科室: 心外科 主治醫師 馬金輝

  ‍腳氣往往是由維生素B1缺乏所致,那麼維生素B1缺乏如何導致腳氣病性心臟病呢?

  機制:

  1、VitB1是糖代謝的重要輔酶,其缺乏可以使得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濃度增多,周圍小動脈擴張,周圍血管阻力下降,那麼靜脈迴心血量就會增多,導致心臟負荷增加。

  2、由於VitB1缺乏,導致心臟代謝障礙,乳酸堆積,導致心肌間質水腫和纖維增生,心臟兩側增大,導致高輸出量型心力衰竭。

  3、VitB1在體內基本不能合成,依賴外源供給,並且需要量受飲食成分影響,以脂肪蛋白質為飲食主要成份時,VitB1需要量減少;進食糖類增多時,需要量也增多。在長期VitB1缺乏基礎上,如果勞動強度大,且飲食熱量高,以糖類為主,容易誘發腳氣性心臟病。

  臨床表現:

  表現為心臟擴大,周圍血管擴張,靜息時心動過速,氣促,胸痛,水腫。如不及時治療,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發生,病情危急,呼吸極度困難,心率加速,心濁音界向二側明顯擴大,心音呈鐘擺音,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動脈壓稍低,脈壓差大,靜脈壓顯著升高,頸及股動脈搏動增強。肝臟腫大,全身浮腫,少尿。心電圖示心動過速,P-R間期縮短,T波雙相或倒置,低電壓,Q-T間期延長。嬰幼患兒以心臟累及為主,表現為食慾不振,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發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張,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兒母親常系隱性或有臨床表現的腳氣病患者。

  診斷:

  主要依據營養缺乏史與臨床表現。周圍神經炎的診斷可用下法測定:

  ①蹲踞試驗,病人取蹲踞姿勢時,即覺小腿疼痛、起立困難,常用二手支援膝部幫助起立;

  ②腓腸肌擠壓時有疼痛;

  ③足背、踝,小腿下部觸覺及痛覺減退;

  ④踝、膝反射異常,大都減退或消失。

  暴發型腳氣病性心臟病的診斷依據為:

  ①有3個月以上的維生素B1營養缺乏史及周圍神經炎的徵象;

  ②急驟發生的高輸出量型心力衰竭,伴有煩渴;

  ③心臟增大,節律規則,無其他病因可查;

  ④對於可疑病例立即作治療試驗,本病在治療後症狀迅即改善。

  治療:

  一般維生素B1缺乏者可用口服硫胺素片5~10mg,每日3次。如不能口服,或腸道吸收不良,可肌肉注射10mg,每日1~2次。對病情危重者,應立即給予50~100mg硫胺素靜脈或肌肉注射。以後每4小時注射20~40mg,心衰水腫明顯可輔以利尿劑,直至心力衰竭症狀消失為止。

  一般24~96小時內症狀可緩解,然後改為口服硫胺素10mg,每日3次。同時給予酵母片或複方維生素B,可預防或補充體內其他B族維生素不足。對誘發本病的疾病,如傷寒,消化道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亦應積極治療。

  預防:

  目前在邊遠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後,腳氣病仍有流行,應該引起重視。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淘米和烹煮的方法,避免VitB1丟失,注意補充VitB1,腳氣性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