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張巨集軍

  髓內釘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四肢長管狀骨閉合性骨折的普遍採用的方法,髓內釘固定治療長骨幹骨折有利於骨折癒合,可降低內固定失敗率、降低感染率,減少失血量,允許早期活動,尤其對於嚴重粉碎性骨折具有鋼板無法比擬的優勢。對於股骨、脛骨等長管狀骨骨折,應用髓內釘固定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法,與以往的鋼板固定相比,其骨折癒合率明顯提高,且各種併發症也大大降低。

  但從近年文獻報道總的來看,由於種種原因髓內釘治療後骨不連的發生率為0.5%-3%,且大多數為肥大性骨不連。肥大性骨不連說明骨折端區域性有新骨形成,有成骨潛力,骨折區的血液迴圈良好,造成骨不連的主要原因是內固定不牢靠,骨折端活動度較大,出現剪下應力,新生的修復組織不能對抗剪下應力,發生斷裂,不能形成連續性骨痂所致。如果骨折端應力過大或骨折端間隙過寬,很難形成橋式連線。

  另外過早的負重功能活動可能導致早期形成的骨痂斷裂、被吸收,同時不恰當的功能鍛鍊,易使骨折端之間產生不利於骨折癒合的剪下應力。內固定物選擇不當如主釘選擇過細、過短(鎖釘離骨折線較近),遠端鎖釘數量過少(僅1枚)或因置入鎖釘困難時放棄鎖釘固定,均造成骨折端穩定性不夠,也是肥大性骨不連發生的原因。

  對髓內釘固定後骨不連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擴髓更換髓內釘重新固定或取出髓內釘改用鋼板固定、保留髓內釘附加鋼板固定、改動力化等。同時對骨缺損較多及萎縮性骨不連進行骨移植以促進其癒合。

  臺灣骨科醫生Ueng等發現旋轉不穩定是股骨幹骨折髓內釘固定後不癒合的主要原因。首次報道採用保留原髓內釘、附加側板及聯合植骨治療股骨幹骨折髓內釘內固定後非感染性不癒合,其癒合率為100% 。

  該技術是在保留原髓內釘的前提下,首先確保軸向穩定性和抗彎曲穩定性,然後附加側板增強骨折端旋轉穩定性,從而為區域性纖維軟骨鈣化、促進骨痂初步連線提供至關重要的力學因素。近年來已有學者相繼報道應用該方法均獲得100% 的骨癒合率。

  附加鋼板治療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後出現肥大性骨不連,保留原有髓內釘縱向穩定因素,通過附加鋼板解決交鎖髓內釘對減少骨折端剪下應力方面的不足,提供更好的力學穩定性,保證骨折端有穩定的骨接觸。

  為骨不連的癒合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力學穩定性可以使骨折端纖維軟骨鈣化,然後被新生血管穿透,最終使不連線部位的骨骼橋接和塑型。

  對骨不連間隙較大的,採用自體髂骨植骨,作為植骨材料自體骨最合適。對骨不連間隙小於5mm,可將入路側鑿除的骨痂修剪後植於周圍,既簡化了手術操作、縮短了手術時間,又避免了供區的損傷及後遺症。

  加l塊較小的側方鋼板手術時不需剝離太多骨膜,所以對骨折端血運的破壞實際上並不大,且不用取出原有髓內釘,未造成內固定物的浪費,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手術對鄰近關節干擾少、操作簡單、固定牢靠,允許術後早期主被動功能鍛鍊。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本治療方法的主要適應證為下肢骨折髓內釘固定術後出現肥大性骨不連,對於萎縮性骨不連及感染性骨不連均不適宜,且要求原內固定並未斷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