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科 副主任醫師 陳廣禮

  黃疸(jaundice)是常見症狀與體徵,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面板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多見於肝臟疾病、膽道疾病,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統疾病、胰腺疾病、產科疾病、新生兒疾病(先天性黃疸)等也可出現黃疸。

  此外,黃疸還可見於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母乳哺養性嬰兒黃疸及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的黃疸等;如在應用某些藥物後發生的黃疸,則稱之為藥物性黃疸.黃疸的治療原則由於引起黃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療上主要應針對病因,只有當病因消除後,黃疸才能減輕或消退。

  (1)如考慮黃疸系溶血所致,則應積極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嚴重者可適當輸血治療。

  (2)若黃疸系肝細胞變性、壞死所致者,應積極進行護肝治療,但由於多種護肝藥的療效並不確切,故只需選用1~2種,而不應使用過多的護肝藥,否則還會加重肝臟的生理負擔;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則可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以加速肝細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門冬氨酸鉀鎂等藥物是目前常用的減輕黃疸的藥物。某些中藥如茵梔黃、苦蔘或苦黃等藥物均有消炎、利膽及降黃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確肝外梗阻性黃疸系因膽道結石所致,則應及時行十二指腸鏡下乳頭肌切開取石術或行外科手術治療;如系癌性梗阻或膽管外新生物壓迫所致者,應早期行手術治療。無手術治療適應證時,為減輕症狀,可行經皮肝內擴張膽管穿刺置入導管引流膽汁術或十二指腸鏡下放置鼻膽管引流。

  (4)肝內膽汁淤積的治療,除可應用強地鬆或強地鬆龍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膽酸等藥物治療外,如療效不理想,還可選用或加用。

  作為介入科醫生,主要是針對阻塞性黃疸的治療,膽道內支架植入+引流管引流膽汁術。

  阻塞性黃疸原因:

  炎症、結石、腫瘤。

  症狀:

  (1)面板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伴面板瘙癢者多見,少數患者伴心動過緩。

  (2)尿色深,似濃茶樣,糞便顏色變淺,肝外膽道完全阻塞時糞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4)尿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5)尿中膽紅素陽性。

  (6)血清鹼性磷酸酶、γ-谷氨醯轉肽酶及總膽固醇增高,脂蛋白-X陽性。

  治療:

  膽總管結石:治療首選ERCP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膽管取石術,創傷小。如合併肝內膽管多髮結石亦可選擇手術取石治療。

  炎症導致膽總管狹窄出現阻塞性黃疸,應以膽汁引流為主,首選PTCD,並行膽總管狹窄部位的擴張成形術,減輕黃疸症狀。亦可行ERCP膽汁引流。

  腫瘤:早期首選手術切除,如不能徹底切除,應選擇PTCD或ERCP支架植入+引流管引流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