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腎病內科 主治醫師 鄭栓

  一、按蛋白尿發生機制分類

  1、腎小球性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或腎小球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如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力增高或血漿流量減緩,可使大量蛋白質濾過到腎小球濾液中,遠遠超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造成蛋白尿。

  2、腎小管性蛋白尿

  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礙,影響對腎小球濾液中的蛋白質的重吸收而造成的蛋白尿,常見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腎小管間質性疾病。

  3、溢位性蛋白尿

  腎小球濾過膜無損,由於血漿中異常蛋白質如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血紅蛋白或肌紅蛋白成分增加,因其分子量小,易從腎小球溢位,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而造成的蛋白尿。

  4、組織性蛋白尿

  正常腎及泌尿道能分泌一些蛋白質,如Tamm―Horsfall蛋白、分泌性IgA、纖維蛋白、酶蛋白、補體、前列腺及精囊的分泌物等,其中以Tamm―Horsfall在臨床上意義較大。

  5、混合性蛋白尿

  腎小球和腎小管同時病變出現的蛋白尿稱混合性蛋白尿,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同時侵犯腎小球和腎小管。

  二、按蛋白含量分類

  臨床上可分為腎病綜合徵型蛋白尿和分腎病綜合徵型蛋白尿,前者尿蛋白含量每日大於3.5g,後者則小於3.5g。

  三、按尿蛋白的分子量分類

  尿中蛋白質分子可分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質,按尿蛋白的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質組成,可分為選擇性和非選擇性蛋白尿。

  四、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兩類:

  功能蛋白尿原因有

  (1)發熱性蛋白尿

  出現在各種發熱疾病的高峰期,熱退後尿蛋白隨之消失,機制可能是發熱期中腎血流量增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所致

  (2)寒冷性和高溫性蛋白尿

  (3)運動性蛋白尿

  (4)淤血性蛋白尿

  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積液、或下腔靜脈迴流障礙時可出現,是一時性腎靜脈淤血所致;直立性蛋白尿是指在直立位或脊椎前凸位時出現的蛋白尿,其特徵是晨起前尿蛋白檢查陰性,起床活動後逐漸出現尿蛋白,平臥休息後又可轉為陰性,此種體位性蛋白尿多見於瘦長型年輕人,尿蛋白含量一般每日小於1g,無低蛋白血癥。

  2、病理性蛋白尿

  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腎疾病所致的蛋白尿,統稱為病理性蛋白尿。其特點是蛋白尿呈持續性,含量可多可少。

  五、診斷步驟

  1、確定是否為真性蛋白尿

  2、判定蛋白尿是功能性或病理性

  3、確定產生蛋白尿的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