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婦產科 主任醫師 王會先

  什麼叫醫德:它是一種職業道德。它是與醫務人員的職業生活緊密聯絡的、在醫療實踐中形成的、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的,用以調整醫務人員和病人、醫務人員之間、醫務人員和社會等關係的基本行為規範和準則。

  我們要對得起:國家的培養、病人的信任、自己多年的艱苦努力、家長父母的期盼。一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應努力做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努力培養自己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培養自己成為醫療、教學、科研型人才。

  要做到:自尊、自重、自愛;重視儀表、儀容、禮儀。

  關於醫療安全

  世界性問題:美國醫療差錯在導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中居第八位,每年98000名美國人死於本來可以避免的醫療差錯,每年與醫療差錯有關的費用高達290億美元(資料來源:以色列教會醫療中心、美國哈佛大學防衛動力研究公司)。

  哈佛大學 Lucian Leape 教授說:每個人每天都會犯錯誤、沒有人去成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等於玩忽職守、我們犯錯誤都是有理由的。

  一、醫療事故的定義

  法規性定義:是指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因醫護人員診療護理過失,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的功能障礙。

  二、必須具備的特徵:

  1、嚴重的不良後果;

  2、違法行為:醫藥法規、醫院規章制度;

  3、責任主體是醫護人員

  4、主觀過失。

  美國學者認為醫療差錯事故產生的原因:工作干擾、過於匆忙、體力不支、心情不好、情緒焦慮、缺乏興趣、恐懼。

  三、醫療安全產生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專業水平低、人員素質不夠、經驗不足

  隨著經濟文化水平提高,病人家屬要求與期望值越來越高,醫學科學發展,知識更新很快。

  病例:第一胎,36W前在二級醫院檢查,36W後轉入三甲醫院,孕40W有宮縮、破水入院,多次檢查胎位不清,住院48小時,家屬五次要求B超檢查遭拒絕。晨間護理,病人下地,病人手摸到外陰有一團東西,發現為臍帶脫垂,立即還納不成功,請主任從家來院,胎心消失,死產,定為醫療事故。

  (二)規章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清

  病例:第一胎,妊高症,腹疼至基層醫院,疑胎盤早剝,由於夜間不能做B超,轉至上級“三甲”醫院。三甲醫院不寫病歷,不查病人,不能利用簡單的臨床手段――人工破水。也以夜間不能做B超又把病人轉到另一家醫院,此時胎死宮內,做了剖腹產,子宮卒中,切除了子宮。

  病例:第一胎,41W引產,未成功。5pm回病房。值班大夫接班未查病人,6:30pm、9pm、0Am因腹疼叫值班護士,聽胎心,肛查均“正常”,4Am病人喊叫,再次看病人,胎心消失,宮口開4cm,送入產房,死產。

  (三)新醫療儀器、裝置、藥品不認識;必要的裝置措施沒有;

  為了經濟利益,“大膽”開展工作病例:患者婦產科醫師,第二胎,足月。臨產入院,行人工破水+催產素催產,急產分娩,出血不多,繼之休克,產後大量出血,呼吸心跳驟停,診斷宮縮乏力性出血,搶救無效死亡。醫院沒有任何羊水栓塞的必要知識,醫院沒有必要的裝置與藥品。

  病例:第一胎,40W,胎動減少,4Am入院,入院行胎心監護。診為:基本正常。囑作B超排查,8Am交接,主任查房,各級醫師均未聽胎心。11:30Am做B超,胎心已消失。在鑑定會上請值班醫師再看監護,回答:不會看,沒有學好。

  (四)工作不認真、不負責任

  病例:第一胎,足月,上午行擇期剖宮產分娩,下午交班前沒有看病人,接班醫生查病人:腹部膨隆,休克,貧血,宮腔內大量出血,宮縮乏力,產後出血,DIC,切除了子宮,術後病人多次訴胸悶、難受。

  (五)時間因素:雙休日、節假日、夜班、交接班都是高危因素

  國外專家認為:人體生物節律影響事故出現,人體中存在著體力盛衰週期、情緒波動週期和智力週期。調查發現與人們處在臨界期有關,大約50%意外事故與此有關。

  (六)感情因素:所謂認識人,不按原則辦事

  病例:第一胎,在婦產科實習過的學生。分娩前、分娩中多次表示“不行側切”,但未做記錄,估計胎兒3600克,結果出肩困難,為巨大胎兒,造成臂叢神經損傷,狀告醫院,索賠。

  四、醫療安全防範措施:

  (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崗位責任制;查房制度;病歷書寫制度;搶救制度;會診制度;病歷討論制度;差錯事故控制制度;交接班制度;首診負責制度;1技術操作診療常規制度。

  (二)加強責任心、增強服務意識

  個人因素:憑感覺做事、過多非手工勞動、無標準可循、抵制常規制度、超長時間工作、工作量過重、可用資訊易變化。

  (三)加強基本功,不能過分依靠輔助診斷,特別是B超

  病例:患者28歲,第一次門診停經37天,尿HCG(-)未查盆腔,診斷月經過期,一週後未查盆腔,B超診斷:月經過期,臨床診斷:月經延期,次日急性腹疼,休克,急診診斷宮外孕,囑做B超,病人更加危重,入手術室手術,手術結束,在手術室門口呼吸心跳停止,搶救無效死亡。

  (四)加強交流,可以減少醫患糾紛

  1、為了減少醫療事故對患者的危害,要經常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及時準確的交流。

  2、無論何時,臨床醫生都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是高風險的,我們要預知責任,適時交流。

  3、醫生應該鼓勵護士,發現不安全情況時,及時通報;當護士建議醫生看病人時,醫生應該很快做出反應。

  4、處理急診病人時,與各科醫生交流協調好,才能及時有效的制定治療方案。

  產科醫療安全:全世界產科醫護人員對分娩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即母嬰健康。

  風險評估:識別可以通過改進或治療後能降低併發症並改善分娩結局的高危因素。

  不良風險因素:營養不良;孕前慢性病治療:糖尿病、高血壓; 仔細計算孕周;識別可能復發的前次妊娠產科併發症;識別遺傳學危險因素;至少進行一次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

  風險處理的5個C:

  同情 Compassion

  交流 Communication(花時間越多,引起訴訟的可能性越小)

  稱職 Competence

  記錄 Charting

  坦誠 Confession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