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王豔國

  寶寶出生後,若發現脖子常時間歪向一側,扶正後很快回到原來的傾斜姿勢,此時應高度懷疑是否患上了小兒肌性斜頸。

  小兒肌性斜頸典型的表現是頭歪向一側,下巴轉向另一側。醫生和家長在寶寶頭歪向的同側頸部肌肉上可摸到一個硬疙瘩,這塊有硬結的肌肉醫學上稱為胸鎖乳突肌,該肌肉一端附著於耳後骨頭的突起部位,向前下方連結胸骨和鎖骨。小兒肌性斜頸臨床分為硬結腫塊型和無腫塊型,其發病率為0.9%-2%,有逐年增高的趨勢。該病多與生產時的產傷或子宮內位置不良引起肌肉缺血有關,而且與孕婦經常左側臥位相關。

  硬結腫塊型斜頸通過頸部彩超可以確診;無腫塊型斜頸彩超多提示肌肉增厚,患兒的胸鎖乳突肌觸診異常痙攣僵硬,象拉緊馬的韁繩,牽拉頭部傾斜,此型肌性斜頸容易使家長或部分醫生掉以輕心,認為無腫塊就可以自己恢復,實則不然,在十餘年的臨床中,我科遇上多起未經治療的無腫塊肌性斜頸孩子,到了2歲以上歪脖越來越嚴重,最終接受手術治療並留下頸胸椎側凸等後遺症。所以家長一定切記,肌性斜頸不管有無腫塊,一經發現,一定要及時治療。

  小兒肌性斜頸2歲以上可以採用手術治療,在1歲以內的保守治療方法中,推拿是首選的、起絕對主導作用的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法。經研究證實,1月齡以內的斜頸患兒接受推拿治療,僅需1-2個月治療時間,治癒率高達95%。2月齡以內的患兒,治療時間多延長至3個月左右,6月齡患兒基本難以治癒,由此說明,本病關鍵一定要早期發現,及早堅持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有高水平操作技巧,其作用主要是舒筋活血、軟堅散結。

  目前小兒肌性斜頸的中醫推拿治療策略共識主要有兩點,一是運用揉捏捻的複合靈活手法快速消散硬結,並輔助牽拉頸部。二是充分重視患兒頸部肌肉的發育規律,以胸鎖乳突肌為主,同時梳理同側的斜方肌,以及對側同名肌肉。在推拿治療的同時,家長在醫生的指導下給患兒經常做頸部反方向牽拉,每次2-3分鐘,每天3次。還有可以用玩具等手段吸引患兒向頭頸歪斜的對側旋轉,鍛鍊其主動牽拉活動能力,以更好促進該病的恢復。

  小兒肌性斜頸是寶寶人生初始階段的一個重要疾病,關鍵是需要家長及早發現,及早採用推拿治療,那寶寶的斜頸一定能調正康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