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標準:
1.
肝外膽管結石不堵塞膽總管,無明顯症狀;結石堵塞膽管後先上腹部陣發絞痛、噁心、嘔吐,隨即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及夏科(charcot)三聯症。
2. 體檢時,右上腹,劍突下有壓痛,甚至肌緊張。
3. B超檢查對膽總管結石診斷的準確率為40~60%。
4. 診斷主要依靠直接膽道造影PTC,ERCP,其診斷準確率可達95%以上。
5. 因CT可顯示膽紅素鈣成分,而膽管結石是以膽紅素鈣結石為主,故CT對膽總管下段結石診斷有一定價值。
二、中西醫結合辨證
1、病名:脅痛
2、病位:肝、膽、脾、胃
3、病因:七情內傷,飲食不節、或蟲積等
4、病機:患者多因情志抑鬱,所欲不遂,致使肝氣鬱結,肝失疏洩,橫逆犯脾,脾失健運,中焦水谷壅滯不化,日久溼熱內生,壅遏氣機而見脘脅脹痛,納呆,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溼熱交蒸,膽氣不利,膽汁外溢,浸淫肌膚,而發黃疸,若瘀熱不散,積久成膿,熱傷津液易引發陰陽離絕之危篤變證。本病亦有因飲食不節,引發肝膽脾胃功能失調之證。
5、證型:
(1) 肝氣鬱結證
①主證:相當於非發作期的膽總管結石。主要表現為胃脘隱痛,無發熱及黃疸。上腹部輕壓痛,血像無明顯升高。舌苔薄白或微黃,舌質微紅,脈弦緊。
②治法:疏肝理氣
③方藥:柴胡舒肝湯加減
④病性:裡實證
(2) 肝膽溼熱證
①主證:相當於膽總管結石急性發作期合併感染。主要表現為右上腹劇痛,明顯壓痛,寒戰,高熱伴黃疽,舌苔黃膩,舌質絳紅,脈弦數。
②治法:疏肝利膽,瀉熱通便
③方藥:清膽承氣湯加減
④病性:裡實熱證
(3)肝膽毒熱證
①主證:相當於膽總管結石急性發作期合併感染並出現中毒性休克者。
②治法及方藥:西醫手術及對症治療
③方藥:清膽承氣湯加減配合治療
④病性:裡實熱證
三、治療
1. 非手術治療
適應症:肝膽管泥沙樣結石、膽總管結石直徑小於1.0cm者,只要膽總管下端無狹窄,均可試行非手術排石療法。
(1)中藥療法:中藥治療膽石病的經驗十分豐富,它具有改善膽道功能,控制感染;利膽排石等多種作用,根據中醫辨證,採用舒肝理氣,清熱利膽、通裡排石等法。
(2)“總攻”療法:其原理是先利膽、促使Oddi括約肌收縮,以引起暫時性的“膽道高壓”,然後使括約肌鬆弛,膽囊收縮,以造成膽汁衝擊性的排放,以利於膽管內結石的排出。
(3)溶石療法:膽石的溶解劑亦具備以下條件:①具有促進膽固醇、膽色素的溶解能力;②對身體無毒;③能與膽石較長時間接觸或能維持一定的濃度。
方法:①2%複方豬膽汁酸鈉溶液;②2%依地酸溶液(EDTA);③1%鵝脫氧膽酸溶液(CDCA);④2%偏磷酸鈉溶液;⑤桔油複方膽鹽鈉乳劑(10%桔油、複方膽酸鈉1:9);⑤膽素2500~1500單位加入生理鹽水250ml中,每天一次,共4~6次。
2. 內鏡治療膽總管結石
(1) 溶石療法:通過纖維十二指腸鏡或經皮肝膽道鏡(PTCS)將膽石溶解劑注入膽道或進行膽道灌洗,對較少的或泥沙樣的結石有較好的作用。
(2)
排石療法:對於膽總管或肝內膽管結石伴有膽總管下端狹窄的病人,通過內鏡乳頭切開術(EST)可促使結石排出,配合中藥排石,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3)
取石療法:內鏡取石的途徑有二:①經十二指腸鏡取石:用網藍或取石鉗取石;②膽道鏡或經皮肝膽道鏡取石:可手術中取石,亦可手術後經過T型管竇道進行取石。經皮肝膽道鏡取石只用於膽管狹窄或不能接受再次手術的病例。
(4) 碎石療法:多用於膽道術後的殘餘結石中,其碎石方法有:①機械碎石;②液電碎石;③鐳射碎石。
3. 手術治療
(1)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術:適用於膽總管擴大不明顯,肝內無結石以及膽總管下端通暢的第一次手術的膽管結石病人。
(2)二鏡聯合:方法有兩種:①內鏡、腹腔鏡聯合應用:先行ERCP,EST及網籃取石、液電取石,再行LC。②腹腔鏡、膽道鏡聯合應用:適用於ERCP、ENBD及取石失敗,無上腹部手術史的患者。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術中膽道鏡取出結石,T管引流。
(3)三鏡聯合:內鏡、腹腔鏡及膽道鏡聯合。適用於膽總管結石數量多,體積大,取石、碎石困難;十二指腸憩室內、憩室旁乳頭,行大切開困難;Mirizzi綜合徵及老年患者,無法耐受多次內鏡治療,可採用本方法。
四、療效判定
1.治癒:膽總管內結石完全取淨,症狀消失。
2.好轉:症狀明顯減輕,有少量肝內膽管殘餘結石。
3.無效:症狀無變化,結石仍然存在,或出現新的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