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主任醫師 張翼|

  我國白血病的發病率約為3~4/10萬。在惡性腫瘤所致的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但在兒童及35歲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其中急性白血病是較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發病率約為4/10萬。
  由於白血病幹細胞的過度增殖,妨害骨髓正常造血細胞的工作,這使得骨髓生產其它血細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細胞可以擴散到淋巴結、脾、肝、中樞神經系統和其它器官。
  白血病的致病因素
  1、病毒:如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Ⅰ型、EB病毒(DNA腫瘤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等。
  2、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電離輻射等。
  3、化學因素:多年接觸苯以及含苯的有機溶劑如汽油、橡膠等,均與白血病的發生有關。如早年製鞋工人(接觸含苯膠水)的發病率高於正常人群的3~20倍。有些藥物可損傷血細胞引起白血病,如氯黴素、保泰鬆等。
  4、遺傳因素:單卵孿生子,如一人發生白血病,另一個人的發病率為20%,另外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等,白血病的發病率均會增高。
  5、其他血液病:某些血液病最終可能發展為白血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
  白血病的常見型別
  1、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

  2、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白血病的常見症狀
  1、貧血:是早期出現的常見症狀,表現為嚴重的進行性貧血,均會出現面板蒼白、頭暈乏力、浮腫及活動後氣促等症狀。
  2、發熱:(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者佔50%~84%。有兩種情況)
  (1)白血病本身發熱:一般不超過38℃,抗生素治療無效。
  (2)感染:由於白血病患者身體免疫力降低,常導致各種感染,體溫可高達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敗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見。
  3、出血:由於血小板減少及血管受異常幼稚細胞浸潤常致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面板、齒齦、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見,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子宮和呼吸道出血。
  4、肝、脾腫大:最多見,尤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顯著。
  5、淋巴結腫大:多侷限於頸、腋下及腹股溝等處。全身淋巴結腫大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最為多見,初診時可達80%。縱隔淋巴結腫大以小兒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見。
  6、骨骼表現:多見於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壓痛,四肢關節痠痛或隱痛,嚴重者關節腫脹,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質疏鬆、溶骨性破壞,甚至病理性骨折。
  白血病的檢查和診斷
  1、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痠痛乏力。
  2、體格檢查:面板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發現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骨髓穿刺發現原始細胞≥20%。其他檢查還包括骨髓塗片的細胞化學染色、流式細胞學及染色體、融合基因檢測。
  白血病的特色治療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療策略為:
  1、阿糖胞苷+ 蒽環或蒽醌類化療藥組成的方案是絕大多數各年齡段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標準誘導緩解治療方案。
  2、年輕患者可從多療程的強烈鞏固治療中受益。
  3、伴中等危險組或高危組細胞遺傳學異常的患者需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又稱AML―M3型,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中較特殊的一個型別,目前關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意見基本趨於一致,即:維甲酸和蒽環類為基礎的化疔進行誘導治療;
  我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療效已接近國際水平;成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主張以DOLP方案進行誘導緩解治療,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是患者獲得治癒的唯一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