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蘇磊

  一位來就診的女士:你們這裡也是站著做超聲的啊,我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是這樣就診的。聲音種掩飾不住的驚喜。接下來問為什麼要站著做超聲,這的確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問題,下肢深靜脈和淺靜脈超聲的詳細答覆在這裡。

  對於有典型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症狀的患者,超聲可監測到靜脈的直徑增寬,血流速度減慢,靜脈瓣膜不能匯合於中線,深吸氣甚至平靜呼吸時可見瓣膜處血流持續一定時間的倒流。但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是通過以下指標來進行的。

  返流持續時間

  返流節段數和總返流時間

  返流指數

  下肢靜脈內徑及平均流速

  股靜脈第一瓣膜處返流時間一般參照標準以0.5s為生理性返流時間,多數學者認為深靜脈功能不全的程度越重,則返流時間越長,如果大於0.5s會產生功能不全的症狀。臨床至今的事實是:在返流時間閾值這一評判有無下肢深靜脈倒流的重要引數具體值及應用價值上仍然存在爭論:

  因為下肢靜脈瓣膜眾多,單純第一瓣膜的評估無法展示全部,我們在臨床也經常會見到一些患者拿著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結果,心理壓力蠻大的找到我們,但實際患者並沒有確定的臨床症狀。

  有一些研究發現返流時間和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無相關性或者返流時間與靜脈關閉不全的嚴重程度不成比例,與我的臨床觀察是符合的。

  由於單一靜脈瓣膜返流時間在判斷靜脈功能不全程度的侷限性,研究者進一步提出返流節段數和總返流時間以及反流指數等更為複雜的引數。並依據引數結果評判是否容易出現潰瘍以及判斷靜脈反流的標準。這無疑是更為全面和客觀,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有些影響結果的客觀因素存在。

  比如:在測量返流時間引數時,乏氏法對近側靜脈效果好,而擠壓遠段肢體試驗對股淺靜脈和N靜脈更有效。乏氏法簡單易行,結果依賴於患者對醫生指令的理解與配合程度,擠壓遠段肢體法需要助手的配合,不同的節段擠壓的部位應該有所不同。

  不同的方法對測量返流引數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且臨床操作複雜。所以對於患者而言,不能僅僅給到患者一個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結果,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評估患者的實際症狀。相信不遠的將來就會有專業的康復治療團隊給予滿意的答案。

  靜脈曲張門診選擇立位的原因

  由於立位檢查最接近於生理狀態,尤其是對於下肢淺表靜脈的檢查。儘管平臥位患者容易配合,但往往靜脈排空,容易遺漏病變。而立位輕而易舉發現淺表的擴張靜脈,專業外科醫生親自操作更可以有效地對疾病的根源作出判斷,瞭解詳細的血流方向和病變分佈情況,進行精準的切口設計,減少盲目切口,切口少,術後疼痛就輕,切口感染機會少,精準的切口設計對降低複發率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立位超聲這種診療方式是國際主流,也是國內不同地區靜脈曲張診療流程的顯著差異之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