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介入科 主治醫師 馬春華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環境的惡化,女性的健康保健話題成為女性朋友關注的焦點,大家最為關注的是婦科腫瘤,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婦女會面臨癌症的威脅,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見三大惡性腫瘤即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

  近年來,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並呈年輕化趨勢;卵巢癌由於早期無症狀,位於盆腔深處,70-80%發現時已是晚期,是婦科惡性腫瘤中死亡率最高的。因此如何早期預防及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更好的預防,瞭解疾病的基本特點是非常關鍵的。

  宮頸癌主要在於預防:人乳頭瘤病毒(HPV) 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直接的子宮頸癌致病原,99% 以上的宮頸癌是由 HPV 感染導致的,但從HPV感染髮展到癌前病變再發展到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HPV可在體內潛伏十幾年之久,HPV的感染主要經性接觸傳播,其次是直接接觸感染:例如沐浴、如廁時接觸了帶有HPV的物品後。

  大多HPV 感染並沒有症狀,可被人體自然免疫系統清除,如果沒有被HPV 感染,一般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患宮頸癌的危險,只有持續性感染才可能最終發展成為宮頸癌,因此杜絕及根除HPV 感染可以阻斷宮頸癌的發生,建議有性生活的女性從30歲開始進行HPV檢查。醫學研究表明,過早性生活、多個性伴侶、早婚早育、多次分娩、吸菸、吸毒者、性衛生不良,不規範宮頸治療及陰道上藥等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症狀主要有: 同房後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血性白帶、陰道排液伴腐臭味等。因此若出現以上症狀時,建議需要做宮頸HPV 病毒檢測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TCT),若檢測出現異常,進一步行陰道鏡下宮頸活檢以明確診斷。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於篩查和早診早治。

  子宮內膜癌主要在於及早發現:子宮內膜癌具有發病率高、晚期治癒率低的特點,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其發病高峰在 50―60 歲之間,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未產、晚絕經及使用外源性的雌激素及內源性的雌激素過高,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早期患者無明顯症狀,一般在普查時偶然發現。一般症狀為絕經期前後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水樣白帶、長期血性白帶,小腹疼痛等。

  出現上述症狀要進行專業的醫療檢查,行彩色多普勒B型超聲檢查,注意內膜厚度,絕經後子宮內膜厚度不超過0.5cm,絕經前子宮內膜厚度一般大於1cm。必要時行宮腔鏡檢查及診斷性刮宮。如果能在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治療效果及預後就會好。

  卵巢癌主要在於定期檢查:“無聲殺手”卵巢癌,因卵巢位於盆腔,腫瘤不易被發現,等腫瘤已經長大,腹部隆起,或者腫瘤破裂,出現腹痛,患者就診時已經是癌症晚期,救治起來常常是回天乏術。

  卵巢癌早期多無明顯不舒服的感覺,有的病人僅稍感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婦產科大夫經常說,覺得肚子脹,特別是中老年婦女覺得肚子脹一定別忘了到醫院做婦科檢查。因此,女性應該經常觸控自己的腹部,建議每半年定期做彩超查雙側卵巢的情況,發現囊腫及腫塊後,無論大小,是否疼痛,均應及時就醫。

  廣大女性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生活中要注意觀察陰道出血:尤其是絕經後陰道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等;注意觀察白帶:正常的白帶是少量白色略顯粘稠的分泌物。如出現膿性白帶、血性白帶、米泔樣白帶、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注意要自摸腫塊: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臥於床,略彎雙膝,放鬆腹部,自己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腫物是可以發現的,有的有時候感覺到疼痛。

  總之,婦科腫瘤的預後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女性朋友應該定期做婦科檢查,建議 1-2 次/年常規婦科檢查。特別是有相關臨床症狀的患者,就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得到及時的治療。希望女性朋友們關愛生命,關愛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