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趙永青

  癲癇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發作突然、發作時間無法預測、需要長期治療等特點。同時,兒童正處在心身發育、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加上社會上對於癲癇還存在著一些偏見和誤解,患兒父母往往在心理、體力、經濟等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因此,患兒父母正確瞭解癲癇的診療程式及注意事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一、兒童期是癲癇的發病高峰

  兒童期是癲癇發病的高峰期,出生後1歲內發病率最高,10歲以後發病率逐漸下降。癲癇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

  1、兒童癲癇的病因?

  前面的章節中已經提到關於癲癇的病因。與成年人一樣,兒童癲癇按照病因分類可以分為特發性、症狀性和隱源性。兒童癲癇常見的病因包括:圍產期損傷、先天性代謝或發育異常、特發性或遺傳綜合徵、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發育畸形、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顱腦外傷、腦腫瘤等。

  2、孩子為什麼會得癲癇?

  這是所有患兒的父母都關注的問題。癲癇的發病機制本身就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有許多問題至今仍不清楚。儘管病因診斷對治療、預後的判斷十分重要,但迄今為止,仍有一些患者的病因不明確。患兒父母應該接受這一事實。相信隨著科學進步,癲癇發病機制會越來越明確。

  3、孩子得癲癇是父母的錯嗎?

  孩子患病後,父母自責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許多患兒的父母都希望為孩子找到癲癇的病因,首先考慮是否因為自身的問題導致孩子患病。包括遺傳的原因或其他問題,如孕期用藥等。事實上,癲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癲癇遺傳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因此,家長正確面對現實是最為理智和可行的方法,而自責或互相指責對孩子病情的控制實際沒有任何好處的。

  二、即早正規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隨著科學的普及,大眾對癲癇都有了一些瞭解。孩子一旦出現了發作症狀,家長往往會聯想到“癲癇”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發作性疾病不一定都是癲癇;而癲癇發作也有多種表現形式,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抽風”之外,像愣神、自動症等都是癲癇發作。社會上有一些遊醫打著“根治癲癇、絕無副作用”的幌子,用“中醫祖傳祕方”的招牌欺騙患者,甚至只要打個電話講一下病情就可以“寄藥”包治。

  實際上,癲癇的診斷是建立在系統分析患者病史、結合必要檢查結果的基礎上的。建議家長一定要到正規醫院的癲癇專科就診,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再進行正規治療。

  1、發作性症狀一定是癲癇嗎?

  兒童的發作性症狀不一定都是癲癇,有些是正常的“發作”,有些是其他發性疾病。如果把這些非癇性發作誤診為癲癇,癲癇的診斷就會“擴大化”,給患兒及家長造成不必要身心損害和經濟負擔。通過視訊腦電圖監測孩子的“發作”過程,發作期腦電圖沒有異常放電,就可以排除癲癇。

  在兒童成長的各個時期,許多疾病或者生理現象,都以發作性的形式表現。

  (1)新生兒期:約有50%的未成熟兒會出現“週期性呼吸”,發作時呼吸快慢不一,並有短暫的停止,但它與癲癇發作明顯不同,沒有心率、膚色的改變。分娩中有輕度窒息的新生兒,還容易出現一種“過度警覺狀態”發作,會把父母嚇一跳。孩子先是不吃不喝地嗜睡幾個小時,隨後轉向過度興奮,眼睛睜得大大的,醒的時候長,睡覺時間短,多被誤診為癲癇失神發作。可在新生兒時期,根本沒有失神發作的型別。

  (2)嬰兒期:孩子到了幾個月時,一種被稱為“顫動”的抽搐常被誤診為癲癇。孩子的下頜或肢體出現細小的抖動或抽動,而且有節律。這是熟睡中的新生兒對突然喚醒的刺激如換尿布等正常的過度反應。除顫抖外,其他無異常,用手輕輕按住抖動的肢體,抽搐明顯減輕或停止,這點與癲癇發作明顯不同。

  嬰幼兒時期的非癇性發作還包括屏氣發作、非癲癇性強直樣發作、情感性交叉擦腿運動發作等。

  (3)學齡前期和學齡期:非癇性發作的形式會更多,需要與癲癇進行鑑別,如睡眠肌陣攣、發作性睡病、夢魘、夜遊、多發性抽動症以及暈厥、偏頭痛、癔病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