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主任醫師 張軍

  問:病人女性,55歲,長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間質性肺炎,每年哮喘不定期急性發作,體檢發現右上葉膜玻璃病變(GGO),怎麼辦?

  手術與否?

  肺功能低,能手術嗎?

  如果手術,術後哮喘發作怎麼辦?能行嗎?

  中國醫大肺癌中心張軍

  答:

  肺癌,如果能夠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可能獲得治癒。

  肺癌,一旦確診,能手術者,儘量首先採取手術治療。

  手術,是唯一可能治癒肺癌的治療手段。

  該病人女性,55歲,長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間質性肺炎,每年哮喘不定期急性發作,體檢發現右上葉膜玻璃病變(GGO),怎麼辦?手術與否?

  大部分GGO無需要手術。

  但這一例GGO,影像特點懷疑為肺癌,建議手術。

  雖然CT報告並未懷疑為肺癌或肺佔位性病變等,

  甚至“考慮為炎性病變”,

  “建議觀察”,

  “建議抗炎治療”,

  但,

  手術醫生,有自己的更重要的、“第一手”的經驗。

  根據既往GGO手術實際經驗,建議此病人手術治療。

  病人略體胖,長年老慢支、肺氣腫、間質性肺炎,每年哮喘急性發作,肺功能低,手術有風險;

  如果術後病理,不是肺癌,又恰好出現了術後併發症,甚至生命危險,就會很遺憾,

  無論是病人家屬,還是手術醫生,都會很懊惱、很後悔。。。

  但西醫相信科學,相信事實,相信證據;

  病灶的影像學特徵,同樣是證據;

  只不過還暫時、還不容易、為大多數醫生所掌握、所認識;

  經綜合判斷,仍認為:肺癌可能性大,建議儘快手術。

  “手術有風險,而且會很大,很可能誘發哮喘發作,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如實向病人本人及家屬交待病情,以及可能的風險;

  “即使為良性病變,一旦手術,風險是相同的”;

  “這的確是很難做的決定”;

  “病人及家屬,感到為難”;

  “手術醫生,何嘗不感到進退兩難”;“進、退都是為病人好”;

  “進!?

  如果術中找不到病灶怎麼辦?GGO既小又薄難確定。。。”;

  “如果病理結果真的是良性病變,又真的發生了併發症,甚至發生了生命危險。。。”;

  “但,

  “退!?

  可能就放棄了一個發現早期肺癌、治癒早期肺癌的、絕好的機會”;

  “肺癌,還是很少能被早期發現的,更少能被早期手術治療的”;

  “病人也還很年輕,白白地等肺癌長大了,再去決定做手術,可能早就轉移了”;

  “肺癌,尤其是肺腺癌,很容易發生早期轉移;原發灶很小,已經轉移了;會很遺憾”;

  “決定手術,是為了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但病人有生命風險,醫生有職業風險”;

  “病人、醫生,是肩並肩的,面對的是同一個敵人”;

  “病人為了自己,要承擔生命風險;醫生為了病人,要承擔職業風險”;

  病人及家屬願意承擔手術導致的、繼發的生命風險。

  手術醫生願意為危險病人手術承擔職業風險。

  手術如期進行。

  為了減小創傷,為了減小誘發術後併發症的機會,

  決定克服困難,採用“微創小切口、不斷肌肉、不斷肋骨、微創開胸手術”,

  術中實際遇到的困難,要遠遠比預期的難於處理。

  手術剛開始,

  胸腔一開啟,

  立馬就傻眼了!

  ---小切口手術可能嗎?

  “術中見胸內廣泛粘連、鈣化,”---小切口手術還能繼續嗎?

  “術中見。。。

  還見到什麼了?”

  “根本就見不到明確的病灶。。。”;---小切口手術還怎麼進行下去呢?

  “找不到病灶,就是大切口,再大的切口也沒有用呀!”

  “傻了吧!

  真的就見不到明確的病灶!”

  “用手指觸診!?

  “根本連用手指尖摸,都摸不清楚病變在哪!”

  “真傻了吧!

  要是把肺葉切下來,再找不到,怎麼辦?”;

  艱難的抉擇!

  堅強的心理!

  完全如術前預料!

  心頭上,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極其強烈的、衝擊波!

  再科學的預判,也只是預判,代替不了事實,

  “真的要把肺葉切下來?”

  “要是再找不到肺癌怎麼辦?”

  甚至,“根本找不到病灶怎麼辦?”

  “全憑上帝保佑?!”

  黃天厚土!

  感謝上帝吧!

  手術醫生的判斷是對的!

  手術結果恰如醫生術前判斷:術中病理診斷“肺癌”!

  “早期肺癌!原位腺癌!”

  家屬的心“落地”了!醫生的心也“落地”了!

  如果此時,

  躺在手術檯上的病人能聽到的話,

  能聽到術中病理診斷的結果,

  病人的心也“落地”!

  啥也不用說了,手術做對了!

  再進一步,清掃縱隔淋巴組織,爭取治癒!

  故事,寫到這就可以完美收官了!

  不用再寫了!

  然而,生活就是這樣,你怕什麼,他就要來什麼!

  手術後,病人術後很快就甦醒了!

  創傷確實小!術側上肢完全自由活動!完全無任何障礙!完全可吃勁!確實創傷小!

  術後第一天,完全可床上自由活動!可以考慮下床活動!

  術後第二天,基本恢復正常,主動要求下地活動,要求出監護室!

  術後第三天,。。。

  “與比通常的大刀口手術相比,如何?”

  “聽說了,也看到了,更親自體會到了,簡直沒得比!”

  術後第四天,拔除上部胸腔引流管,

  術後第五天,拔除下部胸腔引流管,

  對此病人的病情而言,一切都來得太順利了!

  術前預料到的很可能發生的術後痰多、排痰不暢、肺部感染、哮喘發作、呼吸困難、氣管切開、接呼吸機輔助呼吸,似乎都只是在自己嚇唬自己!

  就在病人、家屬,甚至手術醫生,都開始要放鬆一下前幾天的緊張,交流一下前幾天的慶幸,

  “這都術後6、7天了,就準備出院了!”

  “如果不是因為以前有老肺病、且有哮喘,都可以出院了!

  就是怕手術後、“肺子鬧事”,寧願多住幾天!”

  正所謂怕什麼,就要來什麼!

  該來的,總要來!

  “都準備這1、2天就出院回家呢!”

  術後第7天晚,也不知怎麼著了,就開始出現“心慌、氣急、氣不夠用!還咳嗽起來了!”

  得!病人自己都知道:“壞事了!哮喘發作了!”

  “趕快處理!”

  。。。。。。

  好在有驚無險!

  “鬧騰了”4、5天,病情控制住了,完全恢復正常了!

  “每次發作,都這樣”,病人自己更清楚這一發病到緩解、穩定的過程:

  “進氣、出氣,都勻溜了,不咋咳嗽了,也沒痰了,這樣就是好了!”

  “現在又行了!”

  “可以出醫院了!”

  “多虧是小切口!也多虧了是微創手術!”

  “恢復的好、恢復的快!”

  “在哮喘發作前,身體已經基本恢復好了。兩個胸腔引流管,都已經拔出了!”

  “這要是還帶著兩個大管子,再咳嗽,再咯痰,再喘個沒完,就得了。。。”;

  “後怕!”

  的確,

  可以想象,

  如若採取的是通常的大刀口手術,創傷會更大,

  可能很快誘發喘息發作,

  可能會很快加重,

  甚至誘發呼吸衰竭,需要輔助呼吸、接呼吸機搶救,

  後果要嚴重很多、甚至危及生命、不堪設想。。。

  “體會到了!”

  “微創小切口、不斷肌肉、不斷肋骨、肺癌微創根治手術”,

  “確實創傷小”,

  “確實恢復快、恢復好!”

  “既根治,又微創”;

  “又不需要多花錢”;

  “的確是老百姓負擔得起的微創手術”;

  “的確是老百姓自己的微創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