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多肌痛


風濕性多肌痛常見於老年人,是以持續性頸、肩胛帶、骨盆帶肌群疼痛僵硬感為臨床特徵的症候群。

  

診斷

診斷

PMR是一個臨床症候群,排除其他風濕性疾病之後,可根據下述臨床表現作出診斷:50歲以上老人;頸、肩、腰背或全身僵痛持續4周以上;血沉>40mm/h;對小劑量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良好。

幾種風濕病鑒別:  

鑒別

①老年起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為:酸辣同有晨僵、對稱性小關節腫痛、畸形,類風濕因子陽性等。

②多發性肌炎:本病亦多見於老年女性,有近端肢帶肌無力與疼痛、肌力顯著減弱、血沉增快等;但本病以肌炎為特徵,血清肌酶活性增高,肌電圖示肌源性損害,肌肉活檢有肌炎特徵。

③纖維織炎綜合征(fibrositis syndrome):本綜合征以關節外肌肉骨骼僵痛與疲乏為典型表現,軀體四肢有固定性敏感壓痛點,如頸肌枕部附著點,上斜方肌中部;胸肌-第二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外側,外上踝下2cm處,上臀部,大轉子後2cm,膝關節內側鵝狀滑囊區,腓腸肌跟腱交換處等8處;多有睡眠障礙,常伴發激惹性腸炎、激惹性膀胱炎、緊張性並頭痛、月經不調以及對甾體或非甾體抗炎葯反應不敏感、血沉正常等。  

治療措施

PMR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有良好反應,可作為診斷性治療指標。一般用潑尼松10~20mg/d,次日或數日內癥狀明顯減輕,如1~2周仍無療效反應,應注意是否與GCA並存,或考慮其他診斷。對潑尼松治療有反應者,一般維持2~4周即可開始減量,總療效根據撤葯反應確定;少數病人須小劑量(7.5mg/d)維持治療1~2年。輕症病例可試用非甾體抗炎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治療,但不如小劑量皮質激素效力強[1]。  

臨床表現

發病率

PMR常發生於50歲以上,50歲下患者甚少。男女之比為1∶2。我國發病情況不詳。美國一份報道:50歲以上人群年發病率54/10萬,患病率500/10萬[2]。  

一般特徵

PMR起病隱襲,有低熱、乏力、倦怠、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典型臨床表現為對稱性頸、肩胛帶或骨盆帶近端肌肉酸痛、僵硬不適。也可單側或局限於某組肌群。僵痛以晨間或休息之後再活動時明顯。急性發病者,每訴夜間上床時尚可,早上醒來全身酸痛僵硬難忍。嚴重時梳頭、刮面、著衣、下蹲、上下樓梯都有困難。這些活動障礙不易肌無力引起,不像多發肌炎那樣肌力嚴重減退,乃因肌肉關節僵痛所致,活動之後可漸緩解或減輕。無論主訴如何,體格檢查陽性體征較少,可有輕度貧血,肩及膝關節輕度壓痛、腫脹或少許滑膜積液征,關節鏡檢證實可有滑膜炎[3]。一般無內臟或系統性受累表現。  

輔助檢查

PMR最突出的實驗異常是血沉增快(40~50mm/h)、C-反應蛋白升高。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血清補體、血清肌酶活性均正常。肌電圖檢查無肌源性和神經源性損害徵象。

參考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風濕性多肌痛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 下一个: 風濕性邊緣性紅斑>>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