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呈波動狀


腹主動脈瘤,屬於動脈擴張性疾病,是動脈瘤最常見的一種。近些年,我國腹主動脈瘤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有統計數據顯示,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腹主動脈瘤的發病率約為8.8%。而且,有很多患者會在無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動脈瘤破裂,這類瘤體破裂的患者死亡率可達90%以上。因此,醫學界也把腹主動脈瘤叫做人體內的「定時炸彈」。

多數腹主動脈瘤患者無任何癥狀,多在做常規體格檢查時發現稱為安靜型腹主動脈瘤。隨著定期身體檢查的開展,發現這種類型的動脈瘤也逐漸增多在有癥狀的病人中,常見的癥狀為腹部搏動性包塊,其次是臍周或上腹部鈍痛或僅感腹部不適。當動脈瘤侵犯腰椎時,可有腰骶部疼痛有時動脈瘤增大甚至可穿入十二指腸或空腸,從而產生消化道出血的表現另外,瘤體增大可產生一些壓迫癥狀如壓迫膽總管出現黃疸;壓迫十二指腸引起腸梗阻;壓迫輸尿管引起腎絞痛或血尿;壓迫膀胱時,可能有尿頻、

尿流呈波動狀等。

排尿的圖形,正常應該是呈平順鐘形,平順地達到最大尿流速,平順地解完。小便因難時,有時會中斷,圖形上就會呈現波動狀,有些人會藉助腹部用力,形上也會看到鋸齒狀,這些都可以提供醫生們的診斷。

尿流呈波動狀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被認為是腹主動脈瘤的最基本的病因。腎動脈開口以下的腹主動脈是粥樣硬化最易發生的部位,也是動脈瘤最易形成的部位,並常常延伸至主動脈分叉處,僅有2%~5%的腹主動脈瘤發生在腎動脈開口上方,後者大多是胸主動脈瘤向腹主動脈的延伸所致。

遺傳性因素在腹主動脈瘤的發展中起一定作用。有報道約有28%的患者一級親屬中有遺傳性疾病。進一步的研究也表明,細胞組織的缺陷也是腹主動脈瘤的發病因素,可表現為主動脈中層彈力纖維斷裂和炎症反應,有大量的巨噬細胞和細胞活性物質的浸潤。

(二)發病機制

為了解腹主動脈瘤的形成,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正常動脈壁的結構。彈力蛋白和膠原蛋白是主動脈壁最重要的結構成分,它們與平滑肌細胞一起共同構 成主動脈的中膜。正常情況下,彈力蛋白呈摺疊的篩狀結構。在外力作用時,可以比其自然長度伸展70%,為動脈提供縱向上的回縮牽引力和周徑方向上維持動脈 正常截面積的牽引力,是動脈壁承受壓力負載的第一級力量,它的降解是動脈形成瘤樣擴張的關鍵起始步驟。動脈壁中膠原蛋白的主要形式是膠原蛋白Ⅰ型和Ⅲ型。 膠原纖維由三股螺旋形纏繞的多肽鏈構成,伸展性雖小,但抗拉強度卻比彈性纖維大20倍,其功能是維持動脈壁的抗張強度。正常結構時,主動脈的膠原蛋白是按 照彈力蛋白承擔負荷的形式圍成的,從而使主動脈成為一個易於伸展的彈性管道。當負荷增加,且血管持續伸展時,膠原纖維即螺旋形展開,並作為承擔負荷的成分,而補充彈力蛋白的作用,使血管減少膨脹。彈力蛋白是負荷的主要承擔者,而膠原蛋白則作為儲備,充當起牢固而且幾乎不擴張的安全網路。二者構成的基質層 對壓力負載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遺傳基因的異常,彈力蛋白和膠原的降解,動脈硬化對基質連接層的毀損以及逐漸增大的脈衝壓力,都集中作用於該層,超過一定的限度,將導致腹主動脈瘤的形成。

1.動脈硬化的作用 由於腹主動脈瘤和動脈硬化均主要發生於老齡人群,兩者常並存,故人們一直認為腹主動脈瘤是動脈硬化演變的結果,並常把之描述為「動脈硬化性的腹主動脈瘤 」。研究表明,粥樣硬化與動脈瘤的形成和擴張有關。其可能機制主要有以下3個面。首先,由於缺乏滋養血管,人腹主動脈壁的營養供應主要來源於管腔內血液的 彌散,而動脈硬化斑塊及其附壁血栓的形成,勢必造成營養彌散障礙,導致動脈內膜、中膜的壞死,使管壁力量薄弱,易於形成動脈瘤。其次,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後,裸露的平滑肌細胞將激活膠原酶,使大量的膠原蛋白降解,這也是導致主動脈壁中膜薄弱易於成瘤的因素之一。此外,在低切應力區域(如主動脈分叉的上方),血流迂曲,血液中的致硬化因子與管壁接觸時間延長,硬化斑塊及其附壁血栓使分叉處的兩個髂總動脈口徑更狹窄,從而使主動脈壁承受更大的反射壓力,也極易誘發動脈瘤的形成。

Allardice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腿部及頸部動脈有硬化表現的病人中,腹主動脈瘤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而Gaspar通過對進行腹主動脈瘤手術的病人的研究發現,在約44%的病人中同時患有動脈硬化性疾病。  儘管近來的研究提示動脈硬化很可能是一種與腹主動脈瘤相併存的疾病,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趨動作用。但多數研究和臨床資料表明,動脈硬化仍是腹主動脈瘤最常見最重要的原因。

2.腹主動脈的結構缺陷與主動脈壁結構成分的變化 是導致腹主動脈壁力量減弱,是腹主動脈瘤形成必不可少的局部因素。首先與主動脈相比,腹主動脈壁比較薄弱,彈力蛋白層數目顯著減少,往往低於40層。實驗 證明,當主動脈的彈力蛋白層經破壞降至40層以下時,就易形成動脈瘤。彈力蛋白的半衰期為70年,這剛好與臨床上動脈瘤的發病高峰時期相一致。其次,腹主 動脈的滋養血管較少,其中膜、內膜的營養供應主要來源於管腔內血液的彌散。當有動脈硬化斑塊形成時,可導致營養彌散障礙,以至內膜、中膜壞死,管壁變得薄弱。再次,腹主動脈壁的修復能力較弱。平滑肌細胞在血管壁受到損傷的修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該細胞需要在脈衝壓震蕩力的刺激下合成膠原和彈力蛋白。由於 腹主動脈的僵硬度較大,脈衝壓對平滑肌細胞刺激的震蕩力減少,其合成動力下降,再加上血管發生瘤性擴張後,有許多平滑肌細胞被纖維化的結締組織所代替,使得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的合成減少。定量分析顯示,正常主動脈中層的干重組織中彈性纖維佔35%,但在動脈瘤患者僅佔8%。已有的動物模型證明,在動脈內滴 注彈力蛋白酶或開腹暴露一段腹主動脈用彈力蛋白酶浸漬,破壞彈性蛋白,均可導致腹主動脈瘤的形成。1988年Loosemore等人也提供了膠原蛋白質和 量的變化,可能是動脈瘤形成基礎的證據。就這樣,動脈壁的基質不斷失活和降解,同時又不能得到有效的營養和及時的補充、修復,使得動脈壁不斷變薄,強度下降,最終導致動脈瘤的出現。

腹主動脈的局部負荷增加,在動脈瘤的形成過程中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主動脈系統中,由近心端向遠心端,其順應性逐漸變小,加上其先天的上闊 下窄的椎形結構,使得主動脈壁承受的壓力由上向下逐漸增大。另外,傳向周圍血管動脈血壓脈衝在腹主動脈內被反射放大。其大小決定於主動脈和分叉後血管口徑的比例。當兩個髂總動脈口徑的總和是腹主動脈口徑的1.1~1.2倍時,該反射最小。隨著年齡的增長,該比例逐漸下降,50歲時已降至0.75。臨床上腎 動脈以下的腹主動脈段動脈瘤的發病率最高,這是由於在高齡患者常伴有動脈硬化疾患,動脈硬化斑塊及其附壁血栓,使分叉處的兩個髂總動脈的口徑更狹窄,從而使腎動脈水平以下的腹主動脈段承受更大的反射壓力,加之局部致硬化因子的滯留時間較長,從而使該部位動脈瘤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3.遺傳學因素的作用 研究表明,腹主動脈瘤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Johnson和Koepsell對250例腹主動脈瘤患者及對照者的家族史進行了比較,發現19.2%的患者 與已知的動脈瘤病人具有一級血緣關係,而在對照者中僅為2.4%,其患病的危險性增加了11.6%,尤其同胞兄弟具有更大的危險性。腹主動脈瘤遺傳主要為 X染色體的伴性遺傳,以及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彈力蛋白和膠原蛋白的遺傳缺陷,會直接引起主動脈壁的薄弱,而各種酶的遺傳變化,則使動脈壁基質結構蛋白的失活和降解增加,以及其間的整合聯合受到破壞,從而間接導致動脈壁的薄弱,如Marfan綜合征發生的胸腹主動脈瘤。

(1)與彈力蛋白降解有關的基因變異:彈力蛋白的基因變異尚未在動脈瘤病人中得到證實。目前比較清楚的是第16號常染色體長臂上的結合珠蛋白基因和與其相鄰的膽固醇酯轉 移蛋白基因的變異。腹主動脈瘤患者當中,結合珠蛋白α1等位基因的表達頻率明顯增加,致使結合珠蛋白的合成增多,該蛋白可以促進彈力蛋白酶對彈力蛋白的降解,從而影響到動脈壁彈力結締組織的完整性,導致動脈瘤的發生。而膽固醇酯轉移蛋白基因的變異,可影響到脂類代謝,使患者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濃度下降,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濃度升高,導致動脈硬化的出現,間接促進動脈瘤的形成和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是α1-AT(α1抗胰蛋白酶原) 基因表達的缺失。α1-AT是彈力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劑。負責α1-AT的基因表型約35%為單合子基因,這種基因表型在約90%的腹主動脈瘤病人中不發生 表達,從而使α1-AT的抑制水平明顯下降。彈力蛋白酶的活性則顯著上升,大量的彈力蛋白被降解,主動脈壁變得薄弱,易於動脈瘤的發生和發展。

(2)與膠原蛋白及其代謝有關的基因變異:Ⅲ型膠原基因的一個或單個碱基發生突變,其619號位的甘氨酸被精氨酸所取代,可引起Ⅲ型膠原蛋白的 異常表達,實驗已經證明這與腹主動脈瘤的形成有關。但由於該基因突變表現為個性化,而未在廣大病人中得到證實。最近一項關於54例腹主動脈瘤患者基因變異 的研究結果提示,Ⅲ型前膠原蛋白的基因突變雖僅存於少數患者,但單個氨基酸殘基的替換也會使膠原蛋白髮生深刻地質的變化,該基因突變在腹主動脈瘤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

與膠原代謝有關的膠原酶抑制體的基因則位於X染色體上。在腹主動脈瘤病人中,該基因出現缺失,膠原抑制體的合成減少,膠原酶抑制水平降低,最終導致膠原的降解明顯增加,動脈壁薄弱,動脈瘤形成。  總之,腹主動脈瘤的遺傳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多因素機制,它牽涉到數個不同的基因,正是由於這些基因的相互協同作用,才導致了動脈瘤的發生和發展。

4.酶化學的作用

(1)彈力蛋白酶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腹主動脈瘤患者壁內彈力蛋白酶的含量及活性均高於主動脈阻塞患者。另外,在動脈硬化發生後,動脈壁的平滑肌細胞受刺激大量產生和分泌SME。這兩種彈力蛋白酶的大量增加,使彈力蛋白的降解率 異常升高,其正常的摺疊篩狀結構被破壞,在縱向及周徑方向上均不能提供足夠的彈性牽引力,從而造成動脈迂曲變形,進一步擴張成瘤。整個主動脈壁內彈力連接組織的裂解破壞,為動脈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彈力蛋白酶活性的升高除受遺傳學因素影響外,還受到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吸煙、創傷、高血壓等可促使彈力蛋白酶的活性在原來的基礎上升高2倍。

(2)膠原酶的作用:研究表明,腹主動脈瘤患者主動脈壁內的膠原酶濃度及活性均增加。其可能機製為膠原酶抑制體基因表達的缺失。另外當彈力蛋白被降解後,動脈所形成的氣球狀瘤變,也能激活膠原酶。在濃度和活性均增加的膠原酶的作用下,膠原的正常結構遭到破壞,降解顯著增加,使動脈壁的抗張強度明 顯下降,當膠原的儲備耗竭,無法承受因彈力蛋白失活所轉嫁的壓力負載時,動脈瘤即發生破裂。

(3)金屬酶的作用:1984年Tilson等在製作腹主動脈瘤的動物模型時發現,小鼠銅代謝的缺乏,將引起一種含銅的金屬酶——溶解氧化酶的活性下降,而該酶對膠原和彈性蛋白的整合連接起著重要作用。提示該酶的缺乏,將導致主動脈壁的薄弱,易於動脈瘤的發生。Menkes綜合征的患者中也同時發現有動脈壁彈性組織的減少和銅代謝的異常,說明金屬酶的異常在腹主動脈瘤的發病中,也起著一定的作用。1994年Karen等人的研究發現,在腹主動脈 瘤患者當中,與鋅有關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3和MMP-9的活性均增高,該酶主要負責血管壁中基質成分的降解,而動脈壁正常基質成分的破壞,將導致動 脈壁的薄弱,嚴重時可形成動脈瘤。

5.危險因素 以上諸多因素為腹主動脈瘤形成的基本條件,而各種危險因素則在動脈瘤的發生髮展當中起了促進作用。

(1)吸煙:二十多年前即明確了吸煙與腹主動脈瘤之間相關密切,腹主動脈瘤的發生率隨著香煙消費的升高而增加。這除和香煙焦油中多種有毒成 分有關外,煙草燃燒時產生的氣態物質被吸收入血後,可以將蛋氨酸氧化成蛋氨酸亞碸,從而致α1-AT失活,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增加,加重主動脈壁彈力蛋白的 降解,引起主動脈壁力量的減弱,導致動脈瘤的發生和發展。統計表明,吸煙者死於動脈瘤破裂比不吸煙者多4倍,而吸煙成癖者比後者要多達14倍。

(2)炎症反應:在4%~10%的腹主動脈瘤病人,手術時發現具有較厚的白色瘤壁,與周圍粘連緊密,這就是所謂的「炎性腹主動脈瘤」。其特徵為 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常蔓延至主動脈壁外遠處的周圍組織。目前認為這種動脈瘤性變化,是動脈壁成分的自身免疫反應,脂質氧化產物——蠟樣質,滲出毗鄰組織 引起的。

對任何動脈瘤的主動脈壁進行組織學檢查, 均可以見到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潤,並且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在外膜和中膜的炎症浸潤範圍是與觸診時的壓痛和擴大的主動脈直徑相關的。近來的研究表明,巨噬細胞和活化的T、B淋巴細胞均參與慢性炎症反應。在炎症過程中巨噬細胞分泌的TL-1B和TNF-α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可以刺激金屬蛋白酶的產生,促進結締組織的降解,從而削弱和破壞主動脈的中層,因而炎症也可能是腹主動脈瘤的誘因之一。

(3)創傷的影響:有文獻報道,10例病人在經歷剖腹探查術後36h內出現腹主動脈瘤的破裂。這很可能是剖腹探查打亂了基質蛋白結締組織合成代 謝與分解代謝之間的動態平衡,而成為促使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手術創傷如腸切除、剖腹探查等均可引起主動脈彈力蛋白酶活性的明顯增加。

(4)高血壓的作用:高血壓也是腹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它與其發病率的增高和破裂危險性的增加均有聯繫。近來腹主動脈瘤的緊縮棉線小鼠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高血壓的存在是動脈瘤形成的基本條件,特別是收縮期高血壓對主動脈瘤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是否高血壓參與了動脈瘤的形成或只促進已經削弱 的主動脈壁發生擴張,尚未得出肯定的結論。

(5)高齡的影響:腹主動脈瘤是一種老年性疾病,50歲以下者少見。正常情況下,動脈壁結構的改變是與年齡相伴行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壁的彈力蛋白纖維發生降解、斷裂和鈣化。老化的主動脈壁無法抵制引起主動脈瘤性擴張因子的作用,於是在老年導致主動脈瘤的發生。

綜上所述,腹主動脈瘤的發生和發展是諸多引起主動脈壁薄弱和增加其負荷的因子長期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彈力蛋白的降解和失活,將導致腹主動脈瘤 的形成,這是成瘤的關鍵因素。而膠原儲備的耗竭則可引起不可逆的、連續的動脈瘤的擴張,乃至最後的破裂。吸煙、炎症、創傷、高齡、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對腹主動脈瘤的發生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腹主動脈瘤的診斷主要靠臨床癥狀和 結合有創性或無創性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目前隨著高齡和動脈硬化的增多,腹主動脈瘤也在增加。在臨床實踐中如何篩選出這類病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診斷上仍然強調病史、查體和有機配合影像學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否則單純強調臨床表現或影像檢查都不利於診斷和治療。

6.病理 腹主動脈瘤壁一般為單個球形或棱形,也有多發者。組織學檢查可見動脈瘤壁彈力纖維斷裂,彈性蛋白含量減少;中膜和外膜慢性炎症,B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並含大量免疫球蛋白,提示自身免疫反應。無論哪種動脈瘤的瘤壁都有內膜消失和彈力層斷裂,當動脈內壓力超過動脈壁的膨脹極限時,動脈瘤將破裂。幾乎所有腹主動脈瘤腔內都有血凝塊,血凝塊可機化和感染,血凝塊脫落可引起遠端動脈栓塞。B型超聲波掃描隨訪腹主動脈瘤,發現瘤體直徑平均每年增長3.8mm。創傷 性動脈瘤、感染性動脈瘤和吻合口假性動脈瘤都是動脈壁破裂後形成的動脈旁搏動性血腫,都屬於假性動脈瘤。

病理類型:

(1)分類:根據動脈瘤壁的結構可以分為3類:

①真性動脈瘤:瘤壁各層結構完整,病因多為動脈硬化性。

②假性動脈瘤:為動脈破裂後形成,無完整動脈壁結構,瘤壁由部分動脈內膜和纖維組織構成,瘤腔內血流通過動脈破口與動脈真實管腔相交通,臨床多見於創傷性動脈瘤。

③夾層動脈瘤:動脈內膜破裂後,動脈血流經動脈內膜及中膜間穿行,使動脈壁分離、膨出,瘤體遠端動脈內膜可另有破口,與動脈真腔再相通,呈夾層雙腔狀。動脈瘤內可形成附壁血栓,可繼發感染,瘤壁薄弱處可破裂,引起嚴重出血而導致生命危險。

(2)分型:根據瘤體侵犯部位的不同,腹主動脈瘤可分為2型:

①腎動脈開口水平以上的高位腹主動脈瘤,也可稱為胸腹主動脈瘤和腎上型腹主動脈瘤。

②動脈瘤位於腎動脈開口水平以下,稱為腹主動脈瘤或腎下型腹主動脈瘤。臨床上多見於腎動脈水平以下,髂動脈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此類型動脈瘤瘤體近遠端都有一段動脈壁較為正常,這就為手術治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尿流呈波動狀的診斷

1.疼痛 疼痛是腹主動脈瘤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 約在1/3的病人表現出疼痛。其部位多位於腹部臍周,兩肋部或腰部,疼痛的性質可為鈍痛、脹痛、刺痛或刀割樣疼痛。一般認為疼痛是瘤壁的張力增加,引起動脈外膜和後腹膜的牽引,壓迫鄰近的軀體神經所致。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當瘤體侵蝕脊柱,亦可引起神經根性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突然的劇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動脈瘤破裂或急性張的特徵性表現。腹主動脈瘤急性擴張引起的疼痛特點與其破裂極其相似,很難區別。疼痛均為持續性,為劇烈的刀割樣疼痛,並且不因為體位變動而緩解。只是腹主動脈瘤急性擴張時出現的疼痛多不伴有低血壓或休克。 正因疼痛的表現如此重要,故把腹主動脈瘤突然出現腹痛則視為最危險的信號。疼痛是和手術適應證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並且與手術的死亡率有關。一般無疼痛非破裂型腹主動脈瘤病人擇期手術的死亡率為4.9%,而在有疼痛非破裂型其死亡率竟高達26.5%,尤其是有疼痛伴壓痛的患者,手術死亡率可高達單純腹痛患者 的2倍以上。

由於腹主動脈瘤的疼痛表現多種多樣,不具備特異性,臨床上常導致誤診及病情的急劇惡化。少數情況下,一個控制性(血腫阻塞破裂口等)腹主動脈瘤破裂的病人,由於少量失血和反射性心動過速,可伴有心絞痛的癥狀,對此必須很好區別,以防誤診。

2.壓迫癥狀 隨著腹主動脈瘤瘤體的不斷擴大,可以壓迫鄰近的器官而引起相應的癥狀,臨床上比較多見。

(1)腸道壓迫癥狀:這是腹主動脈瘤最常壓迫的器官。由於十二指腸的活動性較小,因受到壓迫可早期出現癥狀。可表現出腹部不適,飽滿感,食慾下降,重者會出現噁心、嘔吐、排氣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腸梗阻等癥狀。多半誤診為胃腸道的其他疾病,延誤了腹主動脈瘤的早期診斷。

(2)泌尿系受壓迫癥狀:由於腹主動脈瘤壓迫或炎症性腹主動脈瘤侵犯到輸尿管時可以出現輸尿管的梗阻,腎盂積液,並且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可出現腰部的脹痛,甚至向腹股溝區放散的劇烈腹痛。並且可伴有血尿。由於解剖學的關係,左側的輸尿管最易受累。

(3)膽管壓迫癥狀:臨床上比較少見,患者多表現為肝區的不適和厭油膩食。嚴重者可出現周身皮膚和鞏膜的黃染,小便赤紅,大便為陶土色。生物化學檢查呈梗阻性黃疸的改變。

3.栓塞癥狀 腹主動脈瘤的血栓,一旦發生脫落便成為栓子,栓塞其血供的臟器或肢體而引起與之相應的急性缺血性癥狀。如栓塞部位為腸系膜血管,表現為腸缺血,嚴重者可引起腸壞死。患者出現劇烈的腹痛和血便,繼而表現為低血壓和休克,以及全腹的腹膜刺激癥狀。栓塞至腎動脈,則可引起腎臟相應部位的梗塞,患者表現為劇烈的腰 痛和血尿。栓塞至下肢主要動脈時,則出現相應肢體的疼痛,脈搏減弱以至消失,肢體癱瘓,顏色蒼白,以及感覺異常等。

4.腹部搏動性包塊 這是腹主動脈瘤最常見最重要的體征。多數患者自覺心窩部或臍周圍有跳動感,約有1/6的病人自述心臟下墜到腹腔,這種搏動感以仰卧位和夜間尤為突出。腫塊 多位於左側腹部,具有持續性和向著多方向的搏動和膨脹感。腫塊上界與肋弓之間能容納二橫指者常提示病變在腎動脈以下。如無間隙,則提示動脈瘤多位於腎動脈以上。同時腹部觸診也是診斷腹主動脈瘤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其準確率在30%~90%之間。雖然觸知腹部搏動性腫塊可確診腹主動脈瘤,但瘤體的大小和範圍還尚需其他輔助檢查來確定。腫塊表面可以壓痛,可聽到收縮期雜音和(或)捫及震顫。部分肥胖、腹水以及查體不合作的病人,可導致腹主動脈瘤觸診的失敗。當然,臨床上尚需與胰腺腫物,其他後腹壁的囊性病變或主動脈迂曲症相鑒別。

5.破裂癥狀 腹主動脈瘤破裂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外科急 症。病死率高達50%~80%。動脈瘤的直徑是決定破裂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據Laplace定律,管壁的負載壓力與瘤體的半徑成正比。瘤體的直徑越大,則 其破裂的危險性越大。資料表明,腹主動脈瘤5年內的破裂率為:瘤體直徑在4cm以內者10%~15%,5cm以內者20%,6cm者33%,7cm以上者為75%~95%。根據腹主動脈瘤的破裂率與瘤體直徑的曲線關係,把直徑在6cm以上者稱之為危險性動脈瘤。但近來大量的影像學觀察表明,當腹主動脈瘤的 直徑達到5cm時,其破裂的危險性即明顯增加,這一觀點已得到血管外科界的共識。  Gronenwet等人的研究發現在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收縮期高血壓的 病人,腹主動脈瘤破裂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儘管小動脈瘤的擴張速度尚不能很好預測,但用血管超聲及CT的追蹤結果表明,脈壓差增大的患者,動脈瘤的擴張速度 亦明顯增加。年平均擴大率為前後徑0.4cm,橫徑0.5cm。而在普通患者中,前後徑僅為0.19cm,橫徑僅為0.22cm。通常動脈瘤在橫向上的擴 張速度要大於前後方向,因此動脈瘤的橫截面多為橢圓形,這恰好與腹主動脈瘤的側方破裂的事實相吻合。  腹主動脈瘤破裂出現的臨床癥狀及其持續時間,決定於其破裂的具體情況。一般說來,一個典型的腹主動脈瘤破裂具有以下三聯征:突然出現的中腹部或彌散性腹痛,低血壓乃至輕度至重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搏動性的腹部腫塊。腹主動脈瘤共有5種破裂方式。依其具體方式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

(1)向腹腔內的開放式破裂:多為瘤體前壁的破裂,臨床表現多以重度的失血性休克為主,難於救治,患者多於短期內迅速死亡。多數患者在到達醫院前死亡。因此實際發生率要較臨床統計數據高些。

(2)向腹膜後破裂:多為動脈瘤後側壁的破裂,進入腹膜後間隙,形成腹膜後的血腫。患者表現為中腹部刀割樣疼痛,約有1/4的病人則以腰部和肋部的疼痛為主,並向腹股溝區和大腿根部放散,同時伴有冷汗、面色蒼白、脈搏細數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容易和急性胰腺炎、腸系膜血管栓塞、消化性潰瘍穿孔和夾層動脈瘤等疾病相混淆,故應很好鑒別。

(3)限制性破裂:即破裂孔被血腫阻塞,其臨床表現與向腹膜後破裂表現相似。持續時間短的約十幾分鐘,長的可超過24h。慢性限制性破裂有時可被誤診為腹股溝疝,股神經病變等。其最終將發展成為開放式破裂,因此應早期明確診斷並進行手術治療。

(4)向腸腔內破裂:形成原發的腹主動脈腸瘺。臨床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腹痛、感染等癥狀。患者先有數日或數周的間斷性消化道先驅出血,最終導致大出血而出現休克。特別在男性病人,失血性貧血是其主要的特徵,而腹痛的癥狀比較輕微。發熱常為弛張熱,血培養細菌則與腸道正常菌群一致。少數情況下腸道細菌經血向下播散,可形成化膿性關節炎或下肢的局限性感染。

(5)向下腔靜脈或髂靜脈破裂:形成主動脈-下腔靜脈瘺或主動脈-髂靜脈瘺。其臨床發生率小於1%。多發生於巨大的腹主動脈瘤。患者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下肢靜脈曲張,有些患者瘺口較大而產生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現左心衰的臨床表現。個別患者有少尿型腎衰的表現。腹部查體,在搏動性腫塊的近心端可觸及震顫,聽診可聞及連續性的雜音,但通常以收縮期雜音為主。

根據本病起病緩慢的病程,腹部臍周圍或中上腹捫及有膨脹性搏動的腫塊,可同時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狀;腹部捫診瘤體有輕度壓痛,一些病例並可以聽到血管雜音及震顫,即可懷疑腹主動脈瘤。進一步行彩色超聲檢查、CT檢查或磁共振檢查,顯示腹主動脈瘤直徑大小,與鄰近組織的關係,必要時行腹主動脈造影,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尿流呈波動狀的鑒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

1.尿流變細或中斷 急性前列腺炎尿路癥狀:排尿時灼痛、尿急、尿頻、尿滴瀝和膿性尿道分泌物。膀胱頸部水腫可致排尿不暢,尿流變細或中斷,嚴重時有尿瀦留。

2.尿流中斷  尿流中斷是指在排尿過程中,尿流突然中斷,有時還會伴有陰莖頭部劇烈的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前列腺增生症時患者必須通過增加腹肌的力量才能將尿液排盡。到疾病晚期,不能一次將尿排盡,而需要再吸一口氣,才能繼續排尿,這就表現為尿流中斷。

患膀胱結石、膀胱腫瘤、膀胱異物、輸尿管囊腫等疾病的病人在排尿過程中,結石、腫瘤或輸尿管囊腫組織、異物等到可隨尿流移動位置後就可繼續排尿。

在巨大膀胱憩室、膀胱輸尿管返流合并輸尿管積水病人的排尿過程中、雖然大部分尿液已排出體外,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尿液還在憩室或輸尿管內。待排尿結束後,這部分尿液很快又進入膀胱,併產生尿意,而再次排尿。這種情況稱為兩段排尿,而不是尿流中斷。

3.尿流緩慢 女性易患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的特殊性、女性陰道的分泌物也是一種較好的培養基,使用菌更容易繁殖、尿流緩慢形成輕度的積液等方面造成的。

尿道感染又稱尿路感染是指病原體在機體內尿路中生長繁殖,侵犯尿路粘膜或組織而引起的尿路炎症。細菌是最多見的病原體,真菌、病毒、寄生蟲等也可引起感染。

1.疼痛 疼痛是腹主動脈瘤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 約在1/3的病人表現出疼痛。其部位多位於腹部臍周,兩肋部或腰部,疼痛的性質可為鈍痛、脹痛、刺痛或刀割樣疼痛。一般認為疼痛是瘤壁的張力增加,引起動脈外膜和後腹膜的牽引,壓迫鄰近的軀體神經所致。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當瘤體侵蝕脊柱,亦可引起神經根性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突然的劇烈腹痛往往是腹主動脈瘤破裂或急性張的特徵性表現。腹主動脈瘤急性擴張引起的疼痛特點與其破裂極其相似,很難區別。疼痛均為持續性,為劇烈的刀割樣疼痛,並且不因為體位變動而緩解。只是腹主動脈瘤急性擴張時出現的疼痛多不伴有低血壓或休克。 正因疼痛的表現如此重要,故把腹主動脈瘤突然出現腹痛則視為最危險的信號。疼痛是和手術適應證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並且與手術的死亡率有關。一般無疼痛非破裂型腹主動脈瘤病人擇期手術的死亡率為4.9%,而在有疼痛非破裂型其死亡率竟高達26.5%,尤其是有疼痛伴壓痛的患者,手術死亡率可高達單純腹痛患者 的2倍以上。

由於腹主動脈瘤的疼痛表現多種多樣,不具備特異性,臨床上常導致誤診及病情的急劇惡化。少數情況下,一個控制性(血腫阻塞破裂口等)腹主動脈瘤破裂的病人,由於少量失血和反射性心動過速,可伴有心絞痛的癥狀,對此必須很好區別,以防誤診。

2.壓迫癥狀 隨著腹主動脈瘤瘤體的不斷擴大,可以壓迫鄰近的器官而引起相應的癥狀,臨床上比較多見。

(1)腸道壓迫癥狀:這是腹主動脈瘤最常壓迫的器官。由於十二指腸的活動性較小,因受到壓迫可早期出現癥狀。可表現出腹部不適,飽滿感,食慾下降,重者會出現噁心、嘔吐、排氣排便停止等不全或完全性腸梗阻等癥狀。多半誤診為胃腸道的其他疾病,延誤了腹主動脈瘤的早期診斷。

(2)泌尿系受壓迫癥狀:由於腹主動脈瘤壓迫或炎症性腹主動脈瘤侵犯到輸尿管時可以出現輸尿管的梗阻,腎盂積液,並且泌尿繫結石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可出現腰部的脹痛,甚至向腹股溝區放散的劇烈腹痛。並且可伴有血尿。由於解剖學的關係,左側的輸尿管最易受累。

(3)膽管壓迫癥狀:臨床上比較少見,患者多表現為肝區的不適和厭油膩食。嚴重者可出現周身皮膚和鞏膜的黃染,小便赤紅,大便為陶土色。生物化學檢查呈梗阻性黃疸的改變。

3.栓塞癥狀 腹主動脈瘤的血栓,一旦發生脫落便成為栓子,栓塞其血供的臟器或肢體而引起與之相應的急性缺血性癥狀。如栓塞部位為腸系膜血管,表現為腸缺血,嚴重者可引起腸壞死。患者出現劇烈的腹痛和血便,繼而表現為低血壓和休克,以及全腹的腹膜刺激癥狀。栓塞至腎動脈,則可引起腎臟相應部位的梗塞,患者表現為劇烈的腰 痛和血尿。栓塞至下肢主要動脈時,則出現相應肢體的疼痛,脈搏減弱以至消失,肢體癱瘓,顏色蒼白,以及感覺異常等。

4.腹部搏動性包塊 這是腹主動脈瘤最常見最重要的體征。多數患者自覺心窩部或臍周圍有跳動感,約有1/6的病人自述心臟下墜到腹腔,這種搏動感以仰卧位和夜間尤為突出。腫塊 多位於左側腹部,具有持續性和向著多方向的搏動和膨脹感。腫塊上界與肋弓之間能容納二橫指者常提示病變在腎動脈以下。如無間隙,則提示動脈瘤多位於腎動脈以上。同時腹部觸診也是診斷腹主動脈瘤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其準確率在30%~90%之間。雖然觸知腹部搏動性腫塊可確診腹主動脈瘤,但瘤體的大小和範圍還尚需其他輔助檢查來確定。腫塊表面可以壓痛,可聽到收縮期雜音和(或)捫及震顫。部分肥胖、腹水以及查體不合作的病人,可導致腹主動脈瘤觸診的失敗。當然,臨床上尚需與胰腺腫物,其他後腹壁的囊性病變或主動脈迂曲症相鑒別。

5.破裂癥狀 腹主動脈瘤破裂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外科急 症。病死率高達50%~80%。動脈瘤的直徑是決定破裂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據Laplace定律,管壁的負載壓力與瘤體的半徑成正比。瘤體的直徑越大,則 其破裂的危險性越大。資料表明,腹主動脈瘤5年內的破裂率為:瘤體直徑在4cm以內者10%~15%,5cm以內者20%,6cm者33%,7cm以上者為75%~95%。根據腹主動脈瘤的破裂率與瘤體直徑的曲線關係,把直徑在6cm以上者稱之為危險性動脈瘤。但近來大量的影像學觀察表明,當腹主動脈瘤的 直徑達到5cm時,其破裂的危險性即明顯增加,這一觀點已得到血管外科界的共識。  Gronenwet等人的研究發現在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收縮期高血壓的 病人,腹主動脈瘤破裂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儘管小動脈瘤的擴張速度尚不能很好預測,但用血管超聲及CT的追蹤結果表明,脈壓差增大的患者,動脈瘤的擴張速度 亦明顯增加。年平均擴大率為前後徑0.4cm,橫徑0.5cm。而在普通患者中,前後徑僅為0.19cm,橫徑僅為0.22cm。通常動脈瘤在橫向上的擴 張速度要大於前後方向,因此動脈瘤的橫截面多為橢圓形,這恰好與腹主動脈瘤的側方破裂的事實相吻合。  腹主動脈瘤破裂出現的臨床癥狀及其持續時間,決定於其破裂的具體情況。一般說來,一個典型的腹主動脈瘤破裂具有以下三聯征:突然出現的中腹部或彌散性腹痛,低血壓乃至輕度至重度的失血性休克及搏動性的腹部腫塊。腹主動脈瘤共有5種破裂方式。依其具體方式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

(1)向腹腔內的開放式破裂:多為瘤體前壁的破裂,臨床表現多以重度的失血性休克為主,難於救治,患者多於短期內迅速死亡。多數患者在到達醫院前死亡。因此實際發生率要較臨床統計數據高些。

(2)向腹膜後破裂:多為動脈瘤後側壁的破裂,進入腹膜後間隙,形成腹膜後的血腫。患者表現為中腹部刀割樣疼痛,約有1/4的病人則以腰部和肋部的疼痛為主,並向腹股溝區和大腿根部放散,同時伴有冷汗、面色蒼白、脈搏細數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現。容易和急性胰腺炎、腸系膜血管栓塞、消化性潰瘍穿孔和夾層動脈瘤等疾病相混淆,故應很好鑒別。

(3)限制性破裂:即破裂孔被血腫阻塞,其臨床表現與向腹膜後破裂表現相似。持續時間短的約十幾分鐘,長的可超過24h。慢性限制性破裂有時可被誤診為腹股溝疝,股神經病變等。其最終將發展成為開放式破裂,因此應早期明確診斷並進行手術治療。

(4)向腸腔內破裂:形成原發的腹主動脈腸瘺。臨床表現為消化道出血、腹痛、感染等癥狀。患者先有數日或數周的間斷性消化道先驅出血,最終導致大出血而出現休克。特別在男性病人,失血性貧血是其主要的特徵,而腹痛的癥狀比較輕微。發熱常為弛張熱,血培養細菌則與腸道正常菌群一致。少數情況下腸道細菌經血向下播散,可形成化膿性關節炎或下肢的局限性感染。

(5)向下腔靜脈或髂靜脈破裂:形成主動脈-下腔靜脈瘺或主動脈-髂靜脈瘺。其臨床發生率小於1%。多發生於巨大的腹主動脈瘤。患者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下肢靜脈曲張,有些患者瘺口較大而產生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現左心衰的臨床表現。個別患者有少尿型腎衰的表現。腹部查體,在搏動性腫塊的近心端可觸及震顫,聽診可聞及連續性的雜音,但通常以收縮期雜音為主。

根據本病起病緩慢的病程,腹部臍周圍或中上腹捫及有膨脹性搏動的腫塊,可同時伴有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狀;腹部捫診瘤體有輕度壓痛,一些病例並可以聽到血管雜音及震顫,即可懷疑腹主動脈瘤。進一步行彩色超聲檢查、CT檢查或磁共振檢查,顯示腹主動脈瘤直徑大小,與鄰近組織的關係,必要時行腹主動脈造影,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尿流呈波動狀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腹主動脈瘤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硬化,為預防本病的發生,必須從預防動脈硬化著手;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限制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同時戒煙戒酒對防治動脈硬化有一定的益處。一旦腹主動脈瘤形成。則更要嚴格戒酒,同時要限制活動,不宜劇烈活動,避免生氣急躁,以減少外因引起腹主動脈瘤的破裂。此外,服用腸溶阿司匹林、雙嘧達莫及胰激肽釋放酶等藥物防止繼發血栓的形成和改善下肢缺血。

手術前要食用高蛋白營養,手術後要注意觀察血壓、脈搏,注意傷口滲血。如果心肺功能都很好,手術後沒有滲血,應鼓勵病人早期下床。如肺功能較差,鼓勵病人咳嗽和活動。

參看

  • 炎症性腹主動脈瘤
  • 老年人腹主動脈瘤
  • 腹主動脈瘤
  • 盆腔癥狀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細胞酶活性異常 下一个: 目珠脹痛>>

相關問題


  • 一月前發現左胸長了個腫塊很硬

    健康諮詢描述: 一月前發現左胸長了個很硬的包不是圓的l人有人說是脂肪瘤很瘦沒病史 病情分析:患者檢查左側胸部存在硬塊,則是需要考慮為脂肪瘤疾病的可能性,…

  • 尿米湯,有沉澱物

    健康諮詢描述: 晚間解的小便,早上就成米湯狀,還有沉澱,還特別騷 想得到的幫助: 是啥毛病;需做哪些檢查、、、、會是尿毒症嗎 病情分析:你好,這種情況是…

  • 尿乳白,且有頭暈跡象,能保守治療嗎

    健康諮詢描述: 尿液剛開始正常,之後尿液呈乳白狀,且尿頻,有頭暈的跡象,而且尿道旁邊好像和別人不一樣,多長了兩塊肉,加起來有一個大拇指一樣大 病情分析:…

  • 想讓尿陽性,我一直沒有懷孕。

    健康諮詢描述: 有什麼辦法使尿液呈陽性,我一直沒有懷孕,故意今天要去做檢查,如果尿液不呈陽性,小三就要登門了。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早孕試紙測試的是絨毛…

  • 就是想知道尿液會傳染什麼疾病

    健康諮詢描述: 我今天上公廁因為是蹲便嗎也不知道衝沒衝當時肚子疼就沒管那麼多就上了結果就嘣到我尿道上了會不會傳染什麼疾病 病情分析:廁所裡面的尿液,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