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遠離原發癌部位在肝臟產生移位狀態的癌就稱為肝轉移癌(瘤)。由於肝臟接受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血供,血流量異常豐富,全身各臟器的惡性腫瘤大都可轉移至肝臟。消化道、盆腔等部位的惡性腫瘤均可以轉移到肝臟,其中以消化道腫瘤發生轉移的比率較高(依次為膽囊癌、結直腸癌、胃癌以及胰腺癌),其次為胸部腫瘤(肺癌以及食管癌)、乳腺癌、血液系統腫瘤以及一些其他型別的腫瘤。病因病理1、門靜脈轉移 凡血流匯入門靜脈系統的臟器,如食管下端、胃、小腸、結直腸、胰腺、膽囊及脾等的惡性腫瘤均可循門靜脈轉移至肝臟,這是原發癌播散至肝臟的重要途徑。有報道門靜脈血流存在分流現象,即脾靜脈和腸繫膜下靜脈的血流主要進入左肝,而腸繫膜上靜脈的血流主要匯入右肝,這些門靜脈所屬臟器的腫瘤會因不同的血流方向轉移至相應部位的肝臟。但臨床上這種腫瘤轉移的分流情況並不明顯,而以全肝散在性轉移多見。其他如子宮、卵巢、前列腺、膀胱和腹膜後組織等部位的癌腫,亦可通過體靜脈或門靜脈的吻合支轉移至肝;也可因這些部位的腫瘤增長侵犯門靜脈系統的臟器,再轉移至肝臟;或先由體靜脈至肺,然後再由肺到全身迴圈而至肝臟。
2、肝動脈轉移 任何血行播散的癌腫均可循肝動脈轉移到肝臟,如肺、腎、乳腺、腎上腺、甲狀腺、睪丸、卵巢、鼻咽、面板及眼等部位的惡性腫瘤均可經肝動脈而播散至肝臟。轉移至肝臟者也較常見。
3、淋巴路轉移盆腔或腹膜後的癌腫可經淋巴管至主動脈旁和腹膜後淋巴結,然後倒流至肝臟。消化道癌腫也可經肝門淋巴結循淋巴管逆行轉移到肝臟。乳腺癌或肺癌也可通過縱隔淋巴結而逆行轉移到肝臟,但此轉移方式較少見。臨床上更多見的是膽囊癌沿著膽囊窩的淋巴管轉移到肝臟。
4、直接浸潤 肝臟鄰近器官的癌腫,如胃癌、橫結腸癌、膽囊癌和胰腺癌等,均可因癌腫與肝臟粘連由癌細胞直接浸潤而蔓延至肝臟,右側腎臟和腎上腺癌腫也可以直接侵犯肝臟。
診斷檢查輔助檢查血清學檢查1)肝臟酶譜: 對於肝臟小轉移灶,生化指標可以完全正常。多數肝轉移癌病人肝功能檢查多屬於正常,晚期病人或者部分病人血清膽紅素、鹼性磷酸酶、乳酸脫氫酶、γ-GT等可以有升高。凝血異常和白蛋白降低提示廣泛性肝轉移。當血清膽紅素不高或者排除骨轉移時,AKP升高對診斷肝轉移癌具有參考價值。
2)CEA:消化道腫瘤,尤其是結直腸癌患者血清CEA的檢測,對於監測術後肝轉移的發生十分重要,敏感性可以達到84-93%。
影像學檢查1)超聲檢查: B超是目前普查、隨訪和篩選肝轉移癌的首選方法,可以檢查出直徑約1-50px的病灶。肝轉移癌的B超可以表現為無回聲、低迴聲、高回聲、“牛眼徵”以及“靶徵”。術中超聲:能夠降低干擾,可以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解析度。
2)CT:是目前診斷肝轉移灶較為精確的方法,CT的優點是掃描切面固定,在病灶觀察中可以動態對比,較為客觀,敏感性高於超聲。CT的缺點是特異性較差,對於小結節、瀰漫性、微小癌灶等敏感性欠佳,可能漏診部分病例。
3)MRI:診斷轉移性肝癌的敏感度為64-100%,能分辨小於25px的病灶,且對明確腫瘤和相鄰血管的結構更佳,優點是軟組織對比度高,沒有放射線照射和不需要造影劑,缺點是費用較高,對於起搏器植入和某些金屬植入患者不適合。
3、其他的方法包括核醫學檢查(PET、PET-CT等)、腹腔鏡探查、術中手法檢查。
臨床分期肝轉移癌的臨床分期主要目的是有助於制定外科治療方案以及對預後的評估,國外有Forterner分級以及Gennari分期方法。我國有學者提出的肝轉移癌臨床分期來制定外科治療方案和評估預後,該分期方法把肝轉移癌大致分為三期:臨床一期:通過半肝範圍內的肝切除能夠獲得徹底的切除的肝單發性或者<3< span="">個蛋多發性轉移性癌結節,該期可以行根治性肝切除術,有較大的治癒機會;臨床二期:可以通過兩處以上非同一肝葉內的不規則肝切除而能夠獲得完全切除的、有限的多發性散在的肝轉移和>3個多發性肝轉移而能通過半肝切除完成轉移癌切除者,該期術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20%左右。臨床三期(相當於原發癌晚期):無論單發多發以及伴肝外轉移者等,均難以通過手術切除肝的肝轉移癌,該期中位生存期約半年。
治療肝轉移癌的治療與原發性肝癌是有不同的。雖然腫瘤都是長在肝上,但肝轉移癌的生物學活性與原發部位的腫瘤是相同的,而與原發性肝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首先要明確原發癌是哪個器官或組織來源(取到病理),然後多采用全身治療(按照原發癌的病理來選擇方案)+ 肝區域性的介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