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為第1、2鰓弓的耳廓原基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融合不全所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先天性耳前瘻管在東方人中的發病率較高,約為10-14%,單側多見,右側較左側多見,女性較男性多見。因瘻管平時不引起不適,患者多不就診。
手術切除為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手術適應症為發生感染或瘻管有分泌物溢位者。瘻管一旦感染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者區域性可形成膿腫及瘢痕,手術難以徹底切除,據報道複發率在19%-40%。正確的手術方式是提高手術治療的成功率的關鍵。先天性耳前瘻管常為盲管,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組織,管腔為復層鱗狀上皮,因管內分泌物引流不暢而引起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長期反覆感染者,瘻管附近面板可發生潰爛、瘢痕增生、創面長期不愈或形成數個溢膿小孔。只有切除徹底瘻管,清除病變,才能控制感染,防止復發。對於先天性耳前瘻管合併感染的患者,過去多主張在炎症徹底控制後手術,近年來則傾向於感染期手術。部分學者認為感染期瘻管破潰,刺激生成新鮮肉芽組織,與周圍組織區別明顯,容易徹底切除,包裹在肉芽中的瘻管殘端及小分支也容易一併切除避免復發。為徹底切除耳前瘻管,除了將皮下瘻管組織切淨,還將耳輪腳軟骨膜一併遊離切除可確保瘻管完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