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晶腰痠腿疼是中老年人最常出現的症狀,很多患者在沒有詳細診查的情況下,往往自以為是戴上了“關節炎”的帽子,自行用藥治療。但教授提醒,同樣的症狀並不見得是同一個病,骨科門診經常會遇到膝關節前方疼痛,自稱“關節炎”的患者,可詳細檢查發現,多數人患的是髕股關節紊亂症。
髕骨病症八成被誤診52歲的方女士就是典型的髕股關節紊亂症病人,幾年前她發現自己上下樓的時候膝關節疼痛,但因為走平路跟正常人一樣,沒有任何疼痛感,就未加重視。自己一直按關節炎治療,又做理療又按摩,但兩年過去後,疼痛反倒加重了,就連走平路膝蓋骨處也開始疼痛了,甚至不敢走路,這才求醫,得到了確診。
王衛明教授介紹,跟方女士有類似情況的患者不在少數,臨床上,膝關節前方疼痛的“關節炎”病人中80%患的是髕股關節紊亂症。髕骨就是我們常說的“膝蓋骨”,因為患者在走平路時沒有症狀,因此容易忽視。加上以往關節鏡技術應用不夠,本病經常被似是而非地診斷為“髕骨軟骨軟化症”,造成誤診。
“骨頭夾著肉”是癥結王衛明教授說,引起髕股關節紊亂症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因為髕骨周圍的軟組織增生肥厚,從而在屈伸活動的某一個角度與髕骨發生擠壓和碰撞,就是“骨頭夾著肉”;其次,髕骨兩側韌帶力量不平衡。這兩點導致了患者在做屈膝動作時膝蓋疼痛,因為走平路時髕骨與周圍軟組織不發生擠壓,所以早期無不適感覺。
患者要避免負重屈膝動作王教授介紹,如果早期發現,該病通過保守治療完全可以康復。所以提醒患者,如果做屈膝動作時膝關節出現疼痛,就應立即做保守治療,如理療、減少屈膝動作等。但如果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受到擠壓的軟組織基本無法復原,患者就需要在關節鏡下進行微創手術,以切除肥厚的軟組織或鬆解攣縮的韌帶。
此外,患者要注意避免屈膝動作的康復或活動(如登山),否則會反覆加強刺激,導致髕骨周圍的軟組織、韌帶及關節面軟骨形成不可逆的損傷,最後患者日常活動都有障礙。他最後提醒,運動員及體力勞動者都是本病的高發人群,要特別注意有無早期症狀,以便早診斷、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