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即全身麻醉,是指吸入或靜脈內注入麻醉藥後,抑制大腦皮質,使小兒暫時失去知覺,在無痛情況下保證各種手術完成的一個過程。這種麻醉方式使病人在手術期間意識和感覺完全消失,安靜入睡毫無痛苦。對於年幼的小孩,由於無法有意識地配合手術,所以,全身麻醉幾乎成了小兒手術麻醉的首選。但許多家長心存疑慮,“全麻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孩子用了麻醉藥會不會變笨、變傻,影響學習和發育?”,甚至有些家長因此拒絕麻醉。
這是由於人們對麻醉的不瞭解造成的。
我們知道,愚笨和聰明均與腦有關,做為思維基本物質單元的腦細胞,其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氧氣與糖等營養元素,其中氧氣是主要決定性的因素,如果有呼吸、迴圈障礙就會造成腦細胞缺氧,倘若腦細胞停止供氧5~8分鐘,就會嚴重影響腦細胞的代謝,影響腦功能,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我們在看看全麻。小兒全麻根據給藥途徑可分為靜脈和吸入兩種,即通過靜脈注射或肺部吸入麻醉藥,通過血液迴圈到達神經中樞――大腦,通過阻斷神經突觸間的生物電傳遞,達到抑制患兒的意識,阻斷痛覺的傳遞的目的。但這種阻斷是可控而且是可逆的。可控性,手術中,麻醉師通過對麻醉藥的精確調控,即做到滿足手術的要求,要保證患兒的生命平穩,最新的電腦靶控技術已將用藥精確到毫克單位;可逆性,現代麻醉藥物都經過嚴格的藥物篩選、動物和人體試驗,其對神經接頭的影響是一過性的,隨著手術的結束,在麻醉藥師的調控下,麻醉藥都會排出體外,其中吸入麻醉藥99。9%經肺部以原形排出,靜脈麻醉藥也在體內轉化為無害物質隨尿液排出,而神經功能也隨之得到恢復,不會遺留“影響”。恰恰相反,如果小兒手術不進行麻醉,反而增加手術危險,甚至因此造成“小兒變傻”,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麻醉藥作為一種藥物也有一定副作用,有些小孩在術後恢復期出現反應遲鈍,是因為小兒的代謝率低,排洩功能差,加之術中貯存於脂肪、肌肉等組織的麻醉藥物在術後向血液中“二次分佈”,患兒血液中仍殘留一定麻醉劑,表現為術後恢復期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該現象是麻醉藥物正常代謝過程,家長無需多慮。個別小兒麻醉後一週內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失眠和短時間記憶障礙,但並不意味著孩子智力受到影響。
小兒手術完成需要一個團隊的協作。不僅需要小兒外科醫生,還有手術室和術後監護室的護士和麻醉醫師。而麻醉醫生不僅提供麻醉,還為手術保駕護航。手術中,麻醉醫生一方面通過豐富臨的床經驗和先進的監護儀器瞭解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標如血壓、心跳、血氧含量等等,另一方面通過輸液、用藥、吸氧全面調控病人各項生理指標,保證整個手術期的氧氣的供應。如果沒有麻醉醫生的這些工作,手術安全就無從談起。術後持續的監護同樣是為了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保證大腦的氧氣供應。
反過來,小兒手術離不開全麻。首先,小兒智力發展還不足夠理解疾病,配合手術。試想一個小兒離開父母的懷抱,進入陌生的手術室,忍受劇烈的疼痛,這是多大的心理創傷。有學者研究,這種小兒術後存在長時期的行為發展紊亂,並有明顯的內分泌失調,甚至當他長大成人,這段不愉快的經歷也存在其潛意識中造成心理障礙;其次,沒有全麻,孩子在手術時不可能配合,帶來的就是不停的動,那麼對手術的精細程度產生巨大影響;最後良好的麻醉也可為外科醫生提供良好手術環境,否則,外科醫生一邊要安撫甚至按住病兒,一邊進行手術,在小兒的哭聲中難以保障手術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小兒手術進行全身麻醉是非常必要的,只要麻醉醫生掌握小兒麻醉的特點,準確用藥,認真觀察,正確處理,一定能保證手術安全,術後也不會產生社會上傳言的那些不良影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