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宋某某,女,76歲。以盆腔疼痛10餘年,症狀加重無法自由行走5年來診。追問病史:老人家從十年前無明顯原因出現盆腔疼痛,以會陰部和臀部為主,行走和直立後會加重,以臥位和坐位疼痛消失或者緩解,這十餘年看過很多醫生和醫院,口服中藥、西藥和各種止痛藥都無效。近五年疼痛加重,已經無法行走,無法出門購物和鍛鍊身體,僅可以在家中小範圍、短時間活動。同時由於疼痛導致睡眠嚴重不足,精神狀態差,本人及其家人對此已經失去治療信心。經熟人介紹到我們的盆底疾病門診就診。
婦科檢查:在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群和閉孔內肌筋膜、骶棘韌帶處可以觸及明顯的觸痛點,觸及此點可以放大疼痛感覺,本專業俗稱:扳機點。以右側為重。
盆底肌力:1類和2類的深淺肌均為1級;肌電位:4微伏。疲勞度-12%。
診斷:1、慢性盆腔痛 2、盆底功能障礙
治療方案:採用盆底康復技術治療。個體化方案:先行5-6次低頻和高頻相間的止痛治療,再進行盆底痛點評估,根據疼痛程度決定止痛方案的進一步修改;待疼痛緩解後採用電刺激增強盆底1類和2類肌群肌力。完成全部療程後重新盆底評估,並採用陰道啞鈴繼續家庭康復訓練,鞏固療效。
效果:經過系統治療4次,患者自覺盆腔疼痛明顯減輕,可以獨立行走,在家中可以做簡單家務活,並且睡眠明顯好轉,精神狀態很好。繼續目前治療方案,密切隨訪。
基本知識:慢性盆腔疼痛定義:指非週期性、持續達6個月以上對非阿片類藥物治療無效的盆腔疼痛。慢性盆腔疼痛(CPP)的特點是病因複雜,有時即使做了腹腔鏡檢查或開腹探查也找不到明顯原因,疼痛程度與病變程度不一定成正比。而心理性慢性盆腔疼痛應考慮是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軀體症狀,臨床常被診斷為功能性慢性盆腔痛,按照現代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理論,稱為心理(或精神)性慢性盆腔疼痛。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應仔細全面系統地進行,以做必要的輔助檢查,找出器質性疾病,做出疼痛原因診斷。
總之,慢性盆腔痛的病因複雜且不盡明確,涉及的相關學科眾多,正確的診斷極具挑戰性。建立融洽的醫患關係和密切的學科間合作是建立診斷的根基,在此基礎上,尋找新型治療方法。目前認為對於盆腔疼痛除外器質性原因,最好的且無任何毒副作用的方法就是盆底的疼痛低頻和高頻生物電刺激療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