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的亮亮,突然有一天說不想去上學,這可急壞了他的父母親,正是關鍵的複習階段,怎麼可以放棄呢。父母想盡了辦法來滿足亮亮,好說歹說勸他去學校,可到了第二天,亮亮又反悔不去了。無奈之下,父母帶著亮亮來找心理諮詢師幫忙。
心理諮詢師在通過與亮亮的交談中瞭解到,亮亮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中,父親當年因家庭條件不允許而放棄了繼續學習的機會,他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學。父母省吃儉用,亮亮也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作為回報他一直很努力。但進入重點高中後,身邊的同學都很用功,以前的學習方法不適用,兩次考試下來,年級排名退了30名,他感到了壓力。為了提高成績,他不敢鬆懈,用減少睡眠時間來保證更多時間用在學習上,但這樣的疲勞戰,導致上課時很睏倦,老師講的重點在自己打盹時就溜掉了。考前變得緊張、不自信,覺得自己還不夠用功。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績還不見長進,偏偏這時候,父親眼裡只盯著成績,責怪他不用功讀書。長期的職責和不理解,逐漸讓亮亮萌生了厭學的情緒。
兒童和青少年不去上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孩子過度依戀家人;在學校被老師批評;與同學關係不融洽;沉迷網路等。在這個案例中,主要表現為家人將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並一味地只強調學習,而忽略了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心理學認為,親情,即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很重要作用。孩子幼時,父母親撫孩子的後背,會起到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作用;父母對孩子的認同和讚賞,則是孩子一輩子的精神財富,它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深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這案例中,一方面需要改善親子關係,降低父母給亮亮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建議亮亮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掌握放鬆技巧,沉著應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