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從小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小學階段每堂課只聽10分鐘就會了,雖然注意力不集中,但無明顯違紀違規,學習成績好,小學階段老師沒有反映什麼問題。上初中後,他進入重點學校的重點班,爸媽覺得進了保險櫃,加之工作都很忙,沒有過問他的學習,初一期末考試7門課有5門不及格,於是他變得討厭學習,上課不聽講,不交作業,父母管他還發脾氣。
小雨性格比較內向,小學學習成績中上水平,作文比賽得過長沙市3等獎,媽媽對她期望很高,一直要求她達到班上前3名,高考目標定位在清華北大。上初中後,她的學習成績漸漸下降,尤其是數學,但她很努力,常常做作業到晚上12點,不做完就不睡覺。高一下學期,媽媽發現她學習的勁頭大不如從前,不會的功課不再去鑽研,只要完成老師佈置的功課就行,有時甚至抄同學的,晚上坐在坐在電腦邊開啟學習的介面,實際上在看小說,當聽見門響就馬上轉換到學習介面,家長說她她也不吭聲。
她告訴我們,媽媽整天嘮叨,回憶她小學的輝煌,要求她考重點大學,可是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大腦好像築起了一道堤壩,數學內容根本進不去,自己也希望好好學習,看見媽媽進來就知道她要說什麼,雖然覺得對不起媽媽,但力不從心,自己也不知道將來怎麼辦。
這些現象,都可以稱之為厭學。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具資料顯示,對一所中學438名學生的調查,26%的學生回答對學習不感興趣,43%的學生認為學習內容枯燥乏味,19%的學生回答不願意上學。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有厭學想法的學生比例更高。厭學的直接後果是學習成績下降,被動學習,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有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得不到樂趣,會採用其他方法彌補生活的空虛,逃學、上網、早戀、甚至結交社會不良同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這些所造成的損害比厭學本身更嚴重。
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
那麼,為什麼這些孩子不喜歡學習呢?
影響學習的要素包括學習能力、心理因素、學習動機等。
1、學習能力:部分孩子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智力低下,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不如他人;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兒童雖然智力在正常範圍,但學習閱讀、寫作或計算方面有困難,醫學上稱之為學習技能發育障礙,是由於大腦的某個掌管閱讀、寫作或計算的部位發育異常有關,對這部分學生,如果一味按照正常孩子要求他們,而他們力所不能及,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放棄學習。
2、心理因素:因為學習是一種需要調動大腦能量,運用注意、記憶、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心理因素影響了大腦,都會影響學習效果。最常見的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其基本缺陷是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計劃性差。智商高的孩子,例如小松,在小學階段因為學習難度不大,學習能跟上班,沒有及時就診、診斷。
上初中後,由於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大,採用過去蜻蜓點水的辦法已經應付不了,而這些孩子在遇到困難後,更容易放棄,於是就出現了厭學的情況。焦慮症因為焦慮不安、無法集中精力於學習;抑鬱症大腦皮層被抑制,聽不進、學不進,對於學習成績下降非常著急,覺得學習不好就一切都完了,也會選擇逃避。
3、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促進兒童青少年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學習的心理動因,表現為學習的志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推動作用。學習動機可以簡單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所推動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獎勵或榮譽,由社會的要求、父母的獎勵、教師的讚許、夥伴的認可、獲得榮譽稱號、報考理想的學校、追求令人嚮往的社會地位等激發而來,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較大的可變性。
內部動機所引起的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所學的內容本身,由興趣、求知慾、理想、信念、人生觀、責任感、榮譽感等內在因素轉化來的,與外部動機相比,具有更大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學習活動有著更大、更為持久的影響。年幼兒童以外部動機和近景動機為主,隨著年齡增長和自主性的提高逐步轉化為內部動機。
學習動機受損是中小學生厭學的關鍵因素。輕者消極怠工,缺乏進取,如小雨,重者完全放棄學習,如小松。
常見原因有:
1、學業失敗:很多孩子在學習中一次失利,或某一門功課沒學好,產生挫敗感,又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就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缺乏主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下降;而由於學習成績差,得不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賞識,更會喪失學習興趣,變得得過且過;
2、制定目標不合理: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過高,孩子雖然努力,但總也達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標,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不僅起不到期望的激勵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進的勇氣,或產生對立情緒,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小雨就屬於這種情況;
3、學習疲勞: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材料枯燥、單調、缺乏趣味性,學習強度高,有的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做完了學校作業還要加做課外練習;還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例如只會死記硬背、不會聯想記憶;只會運用視覺學習,不會運用聽覺學習等,都會造成心理疲勞,對學習感到倦怠,煩悶、易怒、精神渙散,興趣喪失,形成惡性迴圈;
此外,家庭不和睦,矛盾衝突多,對兒童教養態度不一致,過分溺愛或過分苛求,對文化知識的價值和個人成就不重視等,都會損傷孩子的學習動機。
那麼,發現孩子厭學怎麼辦呢?
首先可以找心理醫生諮詢,如果發現有發育性問題,應該給予特殊教育,對這些孩子應該降低標準,因材施教,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習興趣,只要他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學習,就要予以肯定。對於患有ADHD的孩子,雖然小學成績還過得去,但要清醒認識初中一年級這個關鍵期,堅持服用治療ADHD的藥物,爭取第一年不掉隊,保持自信,打好基礎。對於焦慮、抑鬱或患有其他心理疾病的孩子,也要採用相應治療。
對於學習動機受損,可採取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學習目標:雖然大多數孩子智力在正常範圍,但智力和能力會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長處、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制訂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要與其他孩子攀比。要根據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制訂適合他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他”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樹頂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已經受損,目標就更要低起點,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提高自信:對於年幼的孩子,在學習中增加趣味性,通過獎勵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閃光點”,在他現有基礎上,只要略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提高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提高外部動機,再強化內部動機;
3、科學用腦、改變學習方法:對於學習疲勞的孩子,提倡科學用腦,每天要有一定運動和從事有興趣活動的時間,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4、 提高應對挫折能力:現代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不可能沒有學習壓力、避免挫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例如考試失利是積極尋找原因還是消極自怨自艾?沒考上理想學校是適應現在學校努力進取,還是自暴自棄熬過這幾年?這些都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治療得到矯正。
美國心理學家索裡說過:“一次有高度動機的複習可能相當於十次消極的重複”,無論哪種情況,都要從激發動機為主來改變厭學情緒,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