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精神科 住院醫師 倪智勇

  中年期是指35歲-55歲年齡段。在發展心理學中,中年期是人在生理、心理髮生較大變化的轉折點,也就是處在一個再適應的變化過程中,如果沒處理好,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中年人雖然不是心理問題發生的高危人群,也正因如此而使人們忽略了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注。

  針對中年期心理特點,陳志敏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是生理上的再適應。對身體的變化,中年人一般不重視也不情願看到身體的變化,總是認為自己“還年輕”或者否認老化的事實。如果中年人不能接受青春將逝的現實,往往會發展為一般性的反抗作用,對工作、配偶、朋友以及從前的種種娛樂產生一種抵抗情緒,不願參與甚至是反對或阻止。

  其次,對人際關係的再適應。當人進入中年期時,一方面,由於工作和家庭的原因,社交量相對年輕時大量減少,社交面變得狹窄,再加上社交人群的侷限性,因此社會的支援系統變得相對薄弱,遇到困難或煩心的事情也沒有地方溝通,得不到及時的支援和鼓勵;另一方面,子女變得成熟,或者讀大學或者到異地工作,所以總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對子女的控制感,生活變得比以前孤單。他們需要對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適應,更重要的是需要“拓展”人際關係。

  第三,對工作的再適應。人到中年,大部分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麼衝動和有幹勁,追求的多以穩定安逸為主,工作的熱情下降和工作狀態的消極,勢必會對工作產生影響。加上社會發展快,如果工作能力不強,他們的工作職能也許很快就會被年輕人或自動化儀器替代,他們也許面臨著自身能力不足與失業的危機。所以,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總結工作經驗,是中年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最後,對生命體驗的再適應。處在中年階段,父母親甚至是更年長的長輩,也許會經常受到疾病傷痛的困擾,一方面,自己要花時間心思去照顧長輩;另一方面,也會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會不會像他們那樣。他們要對生命有新的理解,並且學會“接納”生老病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