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食調養
合理安排飲食,經常變換花樣,少吃肉和其他高膽固醇的食物,多吃水果、疏菜。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纖維素攝入。少喝酒,少吃鹽和糖也會有好處的。
2、生活調理
(1)下床行走的方法:從躺著到坐於床邊、雙足著地行走,床邊準備好助行器或柺杖,穿好衣褲、鞋襪,有家人保護。先用患側上肢撐起身體,使身體向下移到床中央,健側手放於床中心部位,移向健側,慢慢坐直。然後逐漸移出床外。用雙手撐起身體,再向床邊傾斜,扶助行器站穩後再行走。
(2)乘坐交通工具注意事項:在以後的日子裡,騎自行車一定要把座位調高。坐車時,不能坐在後排座位上,因為這樣坐,其腿屈曲角度會超過90度,可以將座位儘量放平,腳下放一小枕頭。出院5周後可允許開車。上下車都是健側先行,或先坐下再同時移動雙下肢。要花時間練習上下車。汽車最好停在馬路右側,從右手車門下車更安全,手術出院最好乘救護車或麵包車,而不能用小車。外出最好坐火車,因火車空間寬闊,長能隨便走動,最好不坐公共汽車,因為太擁擠,不能隨便活動。乘飛機要先計劃好,最好是兩排座椅的間距寬闊些。不論去哪,因為體內有永久性金屬植入物,這種植入物會影響金屬檢測儀,為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身上要帶上醫生給你開出的證明。
(3)運動:需要參加有規律的活動,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游泳、打保齡球、騎自行車。最好穿厚底鞋走路。避免打籃球、排球、踢足球、登山,慢跑。半年後可參加工作,但手提重物。不要超過12公斤,肩扛重物時,保持平衡。
(4)出院前的家庭準備: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出院前家庭仔細做些準備是必要的。如檢查家裡潛在的危險,因為患者回家後一段時間需要用步行器或柺杖。要確保過道寬敞明亮,移走多餘的雜物。
①床的高度要升高,可將床腳抬高,或再加一個床墊,升高至45釐米,這樣上下床更方便、省勁。
②椅子不能太低,可以準備1張高背椅或者將椅子墊高。升高琺50釐米,椅子要帶扶手。準備一個供間歇放腳的腳凳,利於坐直,方便坐下或起來。看電視時避免長時間坐位,可站起來走動一下。最好不要坐沙發,因為可導致脫位。
③坐便馬桶要升高,兩邊要有扶手,便於起坐時保持平衡,手紙要放在順手可取的地方,不要扭轉身體。夜間最好不上衛生間大、小便,使用便器更安全。
④日常用的東西放在隨手可取的地方,並避免彎腰撿東西,在做家務勞動時,至少半年不要彎腰取物,如果非要取,那就請別人代勞。夜間起床要先開燈再起床。不要穿繫帶鞋,否則,需要彎腰繫帶鞋,極不方便,也容易被鞋帶絆倒,上衣最好備深口袋,以備拾攜帶物品,如書、電話、水杯等。穿著儘量簡單。
⑤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拆線3天可以淋浴,但有危險,最好坐在一把有扶手的淋浴椅上,地上放一張防滑的橡皮墊,洗浴後,穿衣也要小心移動,防止滑倒。
3、特殊護理
(1)保持正確的體位:術後3個月避免側臥位,在任何情況下手術側下肢要向外側展開15度30度,不可向內收攏,尤其不能向內收攏時再屈曲,這樣非常容易導致脫位,仰臥位時可要兩大腿之間安產一個枕頭,以保持雙下肢分開,此習慣須維持3個月。術後半年內防止下肢內收、內旋,不要將患肢架在另一腿上呈翹二郎腿,在術後1年內,不要下蹲拾物,坐位時髖關節屈曲不要超暈過90度。
(2)併發症的預防
①脫位:脫位的發生率是非常小的,脫位的原因可能與髖關節周圍的肌肉盪漾薄弱有關。預防方法:一定不能翹二郎腿,以免過度外旋或屈髖超過90度。不能盤腿和翻身側臥。不能跑、跳,防止突然扭轉或打滑。
②感染:術後因大量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的感染,感染很少發生,一旦發生將導致手術失敗,因此術後要定期複查,有不適時應當及時到醫院檢查。預防感冒、泌尿系感染,也是防止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有力措施。
③下肢深靜脈栓塞:可能由於術後早期一直以一種姿勢躺在床上,容易形成血栓,後果嚴重。使用彈力繃帶、早期功能鍛鍊,可預防血栓形成。
4、功能鍛鍊
出院後生活中主要就是面對身體的恢復,重返工作或生活自理,能否使自己儘快過上正常人生活,這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努力,進行功能鍛鍊。其方法有:
(1)仰臥位,踝關節背伸、旋轉運動。屈膝位練習髖關節伸屈。每日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2)半臥位,首先患肢儘量伸直,腿上的肌肉儘量繃緊。然後慢慢直腿抬高20釐米30釐米,堅持10秒種。慢慢放置床上,再保肌肉繃緊2秒鐘,然後放鬆。
(3)走路是鍛鍊膝、髖關節功能最好的方式,也是恢復生活自理的關鍵,開始自己上廁所,到餐桌上吃飯,然後 可做飯,刷碗,下樓活動,散步。
5、術後複查
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複查1次,以後每年1次。複查時,拍攝髖關節X線片,抽血沉、C-反應蛋白、血常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