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預防與控制絲狀病毒出血熱的關鍵措施摘要
1、在診療和護理所有患者時,應嚴格執行標準預防的措施。
2、疑似和確診的埃博拉出血熱患者應單間隔離,或者將疑似和確診患者安置在一個獨立區域,並且將疑似患者與確診患者嚴格分開安置。隔離區域應限制人員出入,診療物品應專用。
3、埃博拉出血熱患者隔離區域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均應與其他區域分開。
4、所有進入隔離病區/病室的人員均應嚴格規範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並嚴格實施手衛生。進入隔離區域的人員至少應該佩戴如下個人防護用品:手套、隔離衣、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可能發生噴濺時應佩戴口罩和眼部防護用品)。
5、嚴格執行安全注射與穿刺,規範銳器的處理。
6、嚴格執行環境、醫療裝置表面的清潔。嚴格管理髒汙的醫用織物和高危的醫療廢物。
7、進行疑似和確診埃博拉出血熱患者的生物樣本處理與檢測時,應執行嚴格的實驗室生物安全流程。
8、對死亡的疑似和確診患者遺體進行處理、屍檢或安葬時,接觸屍體的人員應嚴格執行感染防控的措施。
9、對隔離區的醫務人員以及其他有過疑似或確診患者血液、體液暴露史的人員,應及時評估並持續關注感染風險,必要時及時隔離。
序言
本指南為直接或間接接觸疑似或確診絲狀病毒出血熱患者的人員提供了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建議,包括埃博拉出血熱、馬爾堡出血熱。同時包括了一些防控措施執行的說明。這些防控措施不僅需要醫務人員遵守,同樣適用於直接接觸患者的其他人員(如探視人員、陪護家屬、志願者等)的感染防控,以及那些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但是有潛在暴露可能的人員(如保潔員、洗衣工、管家、保安等)。
本指南是對WHO2008年釋出的“醫療機構內疑似和確診絲狀病毒(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出血熱患者的感染預防和控制臨時指南”的更新。本次指南的修訂依據國際上關於埃博拉出血熱暴發時防控指導性檔案和專家共識。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十分嚴重的疾病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最高能達到90%。但該疾病能夠預防。埃博拉出血熱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如通過接觸感染患者的血液、唾液、尿液、精液等體液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汙染的物體和環境表面,包括被感染患者體液汙染的織物等。
環境中的埃博拉病毒比較容易殺滅,熱力消毒、使用適當濃度的乙醇類消毒劑、含氯消毒劑等常規消毒方法均能滅活該病毒。通過實施醫院感染防控措施能有效減少或阻止病毒的傳播,保護醫務工作人員和其他高危人群。因此建議在疫區建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對該病的臨床病例進行管理;管理小組中應設定一名協調員監督各醫療機構感控措施的執行,並協調各項防控活動和提出建議。協調員應由感染控制專業人員擔任。
這份指南的主要目的並非病例的鑑別與發現、患者臨床評估和管理,但在追蹤密切接觸者和發現社群病例的過程中也需要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實施感染防控措施,並牢記以下原則:
①避免握手;②與追蹤物件儘量保持1米以上(3英尺)的距離;③如下情況不需要佩戴個人防護用品:能夠保證與追蹤物件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追蹤無症狀的個體(既不發燒、也不腹瀉、出血、嘔吐)、不接觸被疑似病例汙染的環境;④建議給負責追蹤接觸者和發現社群病例的工作人員配備速幹手消毒劑,並培訓其掌握手衛生的指徵與方法。
1、日常診療中的防控要求
在診療和護理所有患者時,無論患者現在是否已出現可疑的症狀和體徵,都應嚴格執行標準預防的措施。由於出血熱的早期症狀並無特異性,這是防控的關鍵,其中手衛生是最重要的措施,並且在接觸血液或體液時一定要戴手套。有血液、體液噴濺到面部的危險性時,需要佩戴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及時清潔被汙染的環境表面也至關重要。
2、疑似或確診出血熱患者診療中的防控要求
(1)患者安置、人員配備和探視者管理
1、疑似或確診患者應安置於單間隔離病房,隔離病房應配備專用衛生間、淋浴、流動水洗手設施、肥皂、一次性幹手巾、速幹手消毒劑、個人防護用品、藥物等,同時隔離病房應保證通風良好、窗戶和房門關閉、限制人員出入。
如果沒有隔離病房,應將疑似和確診患者安置在獨立的隔離區域內,同時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分開安置,並保證隔離區域內能配備隔離病房所需的物品和設施。隔離區病床之間的距離在1米以上。
2、埃博拉出血熱患者隔離區域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均應與其他區域分開。在疾病流行期間,工作人員不能在出血熱隔離區域和其他區域之間自由活動。
3、禁止一切不必要的人員進入出血熱患者隔離區域。
4、最好停止探視,如不能禁止,應限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僅讓協助看護患者的人員探視,如兒童的父母。
5、禁止不必要的來訪者進入隔離病房/區域,進入隔離病房/區域的來訪者應與患者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
6、出血熱患者的探視者在進入醫療機構前,應先篩查其是否有出血熱的症狀和體徵。
(2)手衛生、個人防護用品和其他預防措施
1、保證所有的探視者進入隔離病房/區域之前都能夠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並嚴格實施手衛生。
2、確保所有醫務人員(包括護理員和保潔員)進入隔離病房/區域,接觸患者或患者周圍的環境之前,都能夠根據預期的風險等級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
3、在患者區域工作時應穿戴工作服,禁止穿戴個人衣物。
4、在為出血熱患者(包括疑似病例)提供診療和護理時,認真執行以下預防措施來避免無防護地直接接觸血液、體液。
A、下列情況應嚴格實施手衛生:
進入隔離病房/區域時,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和戴手套之前;
為患者進行任何清潔/無菌操作之前;
接觸患者血液和體液,或存在接觸患者血液和體液風險之後;
接觸患者床旁被汙染或存在潛汙染風險的物表/物品/裝置之後;
離開隔離區域時,脫掉個人防護用品之後。
在隔離病房/區域內,出現上述五個手衛生指徵時都應嚴格實施手衛生,同時還應更換手套。在診療和護理同一個病房的不同患者時,結束一名患者診療後接觸下一名患者前應進行手衛生。另外,脫掉個人防護用品之後一定應進行手衛生,否則將大大削減甚至抵消使用防護用品的作用。
進行手衛生時,可以使用速幹手消毒劑,也可以使用皁液和流動水,按照WHO推薦的方法正確實施。當手部有可見的汙染物時,一定應用皁液在流動水下洗手。
在隔離病房/區域入口和隔離病房/區域內等處均應放置速幹手消毒劑。如果沒有速幹手消毒劑,則在需要實施手衛生的時刻使用流動水和皁液洗手。速幹手消毒劑可以由當地的醫療衛生機構根據WHO的推薦和說明進行生產。
B、進入隔離病房/區域之前,在專門的更衣區域按照正確的順序穿戴個人防護用品
進入患者隔離區域前應戴好大小合適的清潔手套。在為同一個患者進行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如果手套被血液或任何其他體液嚴重汙染,應更換手套,脫掉手套後應立即進行手衛生。在診療或護理同一個病房中的不同患者時,接觸一個患者後應立刻脫掉手套,並進行手衛生。當手套的質量差時,比如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破洞或撕毀,建議佩戴雙層手套。
使用一次性、防滲透的隔離衣,並確保覆蓋衣服和暴露的面板。
使用醫用口罩和護目用具(如護目鏡和防護面屏),以防止噴濺到鼻子、嘴和眼睛。
使用密閉式、防穿刺、防滲透的鞋(比如橡膠靴)以避免血液、其他體液的汙染或汙染的銳器刺傷。如沒有橡膠靴,一定應使用鞋套,脫掉鞋套時必須戴手套,避免手的汙染。
5、因搬運患者等操作而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患者的血液和體液時(如患者出現了腹瀉、出血、嘔吐等症狀,環境有可能會被汙染),在以上所提到的防護用品之外,還需要佩戴雙層手套,如果隔離衣不能防滲透,還需在隔離衣外穿防水圍裙,如果沒有靴子,需要穿鞋套和襪子。
6、操作中應儘量避免氣溶膠的產生。在實施可能導致咳嗽或者引發氣溶膠的操作時(如霧化吸入治療、留取痰標本、支氣管鏡檢查、氣管插管、面罩吸氧),應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如N95口罩)。
7、離開隔離病房/區域前,按照正確的程式和方法脫掉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靴子),置入醫療廢物桶內,並實施手衛生。
8、在脫個人防護用品時和接觸汙染物品(如手套、隔離衣)後,應避免直接接觸面部的任何區域(包括眼睛、鼻子和嘴)或不完整的面板。
9、禁止複用一次性防護用品。複用護目鏡和防護面屏時,應先用水 (可加洗滌劑)
清洗,去除上面的有機物後,完全浸泡在1000mg/L含氯消毒劑中至少30分鐘(最好過夜)進行消毒。再次使用之前應用水徹底沖洗(去除次氯酸鹽殘留和鹽的沉積)。清洗時用於擦拭的毛巾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消毒劑可以安全地排放到水槽或下水道中。
10、嚴格清洗和消毒可複用的裝置,具體如下文所述。
11、嚴格執行每名患者診療物品專用(如聽診器)。如不能達到,不同患者使用之間應消毒。例如聽診器供不同的患者使用時,必須穿戴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將整個聽診器(包括醫務人員手接觸面和患者接觸面)先用水和肥皂液清洗,去除有機物質,然後用乙醇擦拭。整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均應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參考下文)。
12、除使用後即丟棄或銷燬的物品以外,禁止在隔離病房/區域和其他病區之間移動物品和診療裝置。例如患者病歷和檢查記錄應儲存在隔離病房/區域外,避免汙染。
(3)安全注射和銳器管理
1、每位患者都應該有專屬的注射和靜脈治療物品和裝置,使用後應就地處理。注射器、針頭等物品禁止複用。
2、儘可能減少針頭和其他銳器的使用。
3、儘可能減少患者的用於診斷的採血和實驗室檢查。
4、必須使用銳器時,保證實施以下防護措施:
禁止回套針帽;
禁止將用後的針頭對準身體的任何部位;
禁止用手摘除一次性注射器的針頭和用手彎曲、折斷或用其他方式處理使用過的針頭;
將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手術刀片和其他銳器置於銳器盒中;
5、銳器盒放置的位置儘可能靠近銳器使用處,保證銳器盒開口向上放置。如果銳器盒比較遠,轉運銳器過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銳器,而應該放置在彎盤中;
6、銳器盒應有蓋子,並且裝至容量的3/4時應更換新的銳器盒;
7、銳器盒應放置在不易被探視者,特別是小孩接觸的位置,例如兒童活動區域的地面、貨架的底層。
3、環境清潔和織物的管理
(1)個人防護用品
1、當清潔環境與處理感染性廢物時,應戴防護/橡膠手套,穿防滲透的隔離衣和密封的鞋如靴子。
2、當實施清洗等噴濺風險高的活動或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觸血液、體液時,如清潔被嘔吐物、血液嚴重汙染的物品表面,或清潔有症狀的患者1米/3英尺以內的區域時,還應佩戴面部防護裝置,包括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無膠靴時應穿防滲透的鞋套。
(2)清洗和清潔
1、被血液、其他體液、分泌物、排洩物汙染的環境和物體表面應儘快用合格的醫用清潔劑/消毒劑如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進行清潔和消毒。消毒前應先清潔,防止有機物影響消毒效果。
2、清潔劑和消毒劑最好每天配製。清潔劑和清潔裝置在使用中容易被汙染,因此應經常更換。
3、診療區域的地面和物品表面每天至少用清水和洗滌劑清潔一次。擦拭巾要沾溼,避免產生塵埃汙染空氣和其他物體表面。
4、禁止乾式清掃地面。帶有灰塵的抹布不能隨意抖動。禁止用幹抹布擦拭物表。
5、清潔的順序應從清潔的區域到汙染的區域,避免交叉汙染。
6、禁止在病區進行消毒劑噴霧消毒。該做法存在潛在的風險,並且對防控無益。
(3)織物管理
1、患者使用過的織物可能發生體液如血液、嘔吐物的嚴重汙染,在處理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噴濺。因此回收汙染織物時,應戴手套、穿隔離衣、密閉的鞋如膠靴和麵部防護用具如口罩、護目鏡或面屏。
2、汙染的織物儲存處應標識清楚、並放置於防滲漏的塑料袋或桶內。從隔離的病房/區域轉運出之前,應該將其表面進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劑)。
如果織物上沾有任何固體排洩物,諸如糞便或嘔吐物,在將織物投入容器之前應該仔細用結實的片狀物將排洩物刮掉,衝進廁所或下水道。如果該操作需要在隔離病房/區域外進行,應用專用的容器轉運被固體排洩物汙染的織物,並且應杜絕與身體的接觸。
3、在轉運桶內的織物應該直接儘快轉運到洗衣房,並及時用水和清潔劑清洗。
4、低溫清洗過程,應先用水和清潔劑清洗織物,再用500mg/L含氯試劑浸泡大約30分鐘。最後按照常規程式乾燥。
5、不提倡用手直接清洗汙染的織物,在沒條件使用洗衣機的情況下,應先將汙染的織物取出後放進盛有熱水和肥皂液的大容器中,保證水浸沒織物,然後用棍子攪拌後將水倒掉,再重新加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10-15分鐘。再次取出織物並用乾淨的水沖洗。倒掉水將織物取出並乾燥。整個過程儘可能避免噴濺。
6、對於重度汙染的織物,如果不能實現絕對安全地清洗和消毒,可以將織物焚燒以降低處理織物人員的感染風險。
4、醫療廢物的管理
(1)個人防護用品
當處理感染性廢物(如固體汙物、攜帶可見的血液、排洩物和分泌物)時,應戴防護/橡膠手套,穿防滲透的隔離衣,密閉的鞋如膠靴和麵部防護用具(口罩、護目鏡或面屏)。護目鏡能夠比防護面屏更好地阻擋從桶中濺出液體汙物。處理液體汙染物時儘量避免產生噴濺。
(2)醫療廢物管理程式
1、醫療廢物在產生時就應做好分類,以便能夠正確、安全地處理。
2、銳器(如針頭、注射器、玻璃製品)和直接盛過血液、體液的試管應置於防穿刺的醫療廢物桶中。醫療廢物桶應放置在銳器使用處附近,實驗室也是如此。
3、將所有非銳器的固體感染性廢物裝在防滲漏的廢物袋和有蓋的醫療廢物桶中。不要用肢體直接搬運醫療廢物桶,如扛在肩膀上。
4、填埋醫療廢物的坑應深度合適(如2米),並填埋至1-1.5米。並用10-15cm厚的土壤掩蓋醫療廢物。
5、疾病暴發期間,短時間內可以使用焚化爐來處理固體廢物。但應焚燒徹底。當處理可燃材料或佩戴可燃手套時應防燒傷。
6、胎盤和病理樣本應埋在單獨的坑內。
7、醫療廢物終末處理和處置區域應禁止動物、未經訓練的人員或兒童進入。
8、糞便、尿液、嘔吐物和清洗中產生的液體廢物可以倒入下水道或便器中,無需特殊處理。
表1.
直接診療和護理患者及相關活動中的最佳防護措施實施總結
防護措施
實施方法
涉及的人員
設立隔離病房/區域
--標出單人間,優先考慮讓已知或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入住。
--參考指南要求建立隔離區。
--協調員或感控人員決定隔離病房/區域的患者安置。
--當患者沒有被安置在隔離病房/區域時,醫務人員應及時報告協調員。
限制人員進出出血熱患隔離病房/區域
--確保出血熱患者隔離區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與其他區域分開,暴發期間工作人員不能在出血熱隔離區域和其他臨床區域之間自由行動。
--在疑似和確診出血熱患者安置區域之間設定專門人員看守。
--懸掛標識限制人員出入。
--人員出入應做好登記。
--協調員和/或感控人員
減少探視人數
--用標識和其他方式警示限制探視者的進出。標識應簡單易懂,避免引起歧義。
--人員出入應做好登記。
--協調員和/或感控人員
--最好有患者親屬和社群負責人蔘與。
--當有人違反的時候,醫務人員有義務提醒,並報告協調員。
保證所有工作人員和探視者能夠實施手衛生。即使穿著個人防護用品時也應嚴格實施手衛生。
--通過培訓或者宣傳海報告知工作人員和探視者手衛生的重要意義。
--保證隔離病房/區域入口和診療點方便取用速幹手消毒劑、肥皂液、水和一次性幹手巾。
--協調員和/或感控人員
--最好有患者親屬和社群負責人蔘與
--當有人違反的時候,醫務人員有義務提醒,並報告協調員。
儘量限制針頭和其他銳器的使用。如果不能避免請參考本指南的要求。
--通過培訓或者宣傳海報告知工作人員和護理人員有關針頭和銳器的基本使用說明。
--保證相關裝置充足。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
安全處理針頭和其他銳器
--通過培訓或者宣傳海報告知工作人員、探視者和護理人員安全處理銳器的基本知識。
--保證相關裝置充足。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當有人違反的時報告協調員。
建立安全管理醫療廢物和醫用織物的流程
--通過培訓或者宣傳海報提供給工作人員、探視者和護理人員有關醫療廢物和醫用織物的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識。
--保證相關裝置充足可用。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當有人違反的時報告協調員。
儘可能減少患者的診斷性採血和實驗室檢查
--培訓工作人員,並提供可操作的關於何時需要採血和實驗室檢測說明。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
排除患者感染病毒或進行關鍵的檢測時才能將患者轉運出隔離病房/區域
--培訓工作人員,並提供可操作的關於從隔離區域轉運患者的正確時機和提供採取的預防措施說明。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當有人違反的時報告協調員。
參照本指南安全地清潔環境和患者護理裝置
--通過培訓或者宣傳海報給工作人員、探視者和護理人員提供有關清潔的說明。
--保證清潔所需用品和裝置充足。
--醫務人員應遵守指南要求。當有人違反的時報告協調員。
5、疑似或者確診出血熱患者診療以外醫療活動中的防控要求
(1)實驗室檢查
1、遵從相關指南要求,安全地收集疑似或確診患者的血液或其他樣本。
2、所有實驗室樣本的處理都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至少在一個有排風裝置的通風櫃中進行。禁止在開放性的實驗臺上進行任何操作。
3、移液和離心分離等操作會產生氣溶膠,通過吸入這些氣溶膠造成感染的風險等同於直接接觸傳播的風險。
4、實驗室人員處理疑似出血熱患者的臨床標本時,應穿密閉的鞋或膠靴,戴手套、一次性防滲透的隔離衣、護目裝置、面屏和醫用防護口罩,在進行分裝、離心等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可以使用動力送風呼吸器(PAPR)。
5、當脫個人防護用品時,避免接觸到汙染物品(如手套、隔離衣)和麵部(包括眼睛、鼻子和嘴)。
6、可複用的隔離衣和防水圍裙使用後應立即更換,嚴格清洗消毒後方可再次使用。
7、標本處理結束後脫掉個人防護用品,並立刻實施手衛生;接觸潛在被汙染的物表之後應立刻實施手衛生,即使當時穿著個人防護用品。
8、將標本放置在標識明確、防滲漏的容器中,並直接運送到指定的標本處理區域。
9、標本運送之前應將容器的外表面徹底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劑)。
(2)患者屍體的轉運和埋葬
1、在轉運和埋葬屍體前均應諮詢協調員和/或感控人員。
2、參考WHO釋出的“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病流行:防範、預警、控制和評估―臨時手冊”實施(2) 患者屍體的轉運和埋葬。
3、儘量減少患者屍體處理的環節。處理過程中應堅持遵循以下的原則和建議,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當地的文化和宗教習慣進行適當調整。
穿戴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滲透的隔離衣、口罩、護目裝備、雙層手套和密閉的鞋或膠靴處理疑似或確診出血熱患者的屍體。堵住天然孔道後,將屍體放置在雙層袋子中,用適當濃度的消毒劑(如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每一個裝屍袋的外表面,密封儲存並貼上高感染風險的標籤。立刻將屍體送往太平間。
在屍體臨時停放處配備個人防護用品,在接收和封裝屍體的過程中需要穿戴個人防護用品,處理完之後立刻脫掉個人防護用品並實施手衛生。
屍體不應進行噴、洗或防腐處理。任何為了進行“清潔葬禮”而清洗屍體的行為都是不提倡的。
疾病暴發時,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才能夠處理屍體。
屍體運送中,駕車人員如能確保不接觸疑似或確診出血熱患者的屍體,可以不穿戴個人防護用品。
在用防滲漏的材料密封包裝屍體後,最好將屍體放入棺材中,並立刻掩埋。
(3) 屍體解剖
1、每次屍體解剖前均應諮詢協調員和/或感控人員。
2、僅在十分必要時對出血熱患者的屍體進行解剖,並由受過訓練的人員實施。
3、檢查屍體的人員需要穿戴護目裝置、口罩、雙層手套,一次性防滲透的隔離衣,密閉的鞋如膠靴。
4、對確診或疑似出血熱患者進行屍體解剖的人員需要佩戴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呼吸器。
5、當脫掉個人防護用品時,避免直接接觸被汙染的手套、個人防護用品和麵部的任何區域(包括眼睛、鼻子和嘴)。
6、脫掉個人防護用品後一定應立刻實施手衛生。
7、將標本放置於標識清楚、不易碎、防滲漏的容器中,並直接運送到指定的標本處理區域。
8、轉運之前,所有盛放標本容器的外表面都應徹底消毒。
9、需要處置的組織或體液應該放置在標識清楚、密封的、可焚燒的容器中。
(4)患者體液、血液暴露後的處理
1、任何人員包括醫務人員,面板或粘膜一旦暴露於疑似或確診出血熱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時,需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立刻停止當前的工作,離開患者隔離區域,正確脫掉個人防護用品。離開患者隔離區域後,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液清洗暴露的面板表面和傷口部位。如發生黏膜暴露,則用大量的水或洗眼液沖洗黏膜表面(如結膜),而不要使用含氯溶劑或其他消毒劑沖洗。
2、立刻向當地的協調員報告暴露事件。這是一個爭分奪秒的任務,必須在醫務人員離開患者護理單元后儘快上報。
3、需要對暴露人員進行醫學評估,包括其他潛在的暴露風險(如HIV,HCV),並對其進行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最後一次暴露發生後21天內每天測兩次體溫。任何在21天內出現發熱症狀的暴露人員建議立刻諮詢感染病學專家。
4、懷疑被感染的醫務人員應該單獨護理,嚴格執行以上檔案中所建議的防控措施直到被排除感染。
5、應追蹤感染醫務人員的密切接觸者,包括應對接觸該醫務人員而可能暴露於埃博拉病毒的家屬、朋友、同事進行隨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