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一)丙型肝炎流行病學及院內感染現狀
丙型肝炎是一種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危害較大的疾病,50%-80%的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將進展為慢性狀態,其中20%-30%的患者將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是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終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國丙型肝炎的新發人數逐年上升,且多地已出現丙型肝炎疫情的暴發。山於丙型肝炎患者症狀隱匿,我國HCV感染的診斷率及抗病毒治療率均較低,因此在人群中存在較多的隱匿傳染源。
丙型肝炎是一種主要經血液傳播的疾病,使用未經規範消毒的內鏡、牙科器械、注射器、針頭、血液透析機,以及醫務人員在使川和處理醫療器械過程中導致的職業暴露均為醫院HCV傳播的重要途徑。Hep-Net(The German Network of excellence for viral hepaLitis)急性丙型肝炎資料庫資料顯示:15%的急性HCV感染是由醫療操作所導致,另外的13%則因針刺而引起。
在醫院感染中,臨床醫務人員也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國針對北方5所醫院共310個科室進行的調查發現,醫務人員HCV的總感染率為2.5%,以外科及婦產科為主,其巾51-60歲年齡組感染率最高,為3.2%,遠遠高於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
日前雖然尚無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問世,但其仍屬於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強HCV的篩查,針對丙型肝炎患者儘早進行有效的治療,是阻斷HCV醫源性傳播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組織有關專家根據我國的現狀、同時參照國內外最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研究成果所制定,旨在切斷HCV在醫院內的傳播途徑,降低丙型肝炎的發病率,進一步加強對患者和醫務人員的保護。
(一)丙型肝炎的診斷與治療
1、丙型肝炎的診斷
(1)急性丙型肝炎的診斷::
①流行病學史:有輸血史、應用血液製品史或明確的HCV暴露史。
②臨床表現: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數伴低熱,輕度肝腫大,部分可出現脾腫大,少數可出現黃疸。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表現為隱匿性感染。
③實驗室檢查:ALT多呈輕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陽性。HCV RNA常在ALT恢復正常前轉陰,但也有ALT恢復正常而HCV RNA持續陽性者。
上述①+②+③或②+③者可診斷。
(2)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
HCV感染超過6個月,或發病H期不明、無肝炎史,但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抗HCV和HCV RNA陽性。
2、丙型肝炎的治療:
(1)急性丙型肝炎:IFNa治療能顯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在感染後8- 16周,可開始IFNa單藥治療,基因1型治療時間為24周,基因2型或3型的治療時間為12周。對於接受PEG-IFNa或IFNa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來說,聯合應用利巴韋林並不能增加SVR。(SVR:持續病毒學應答)
(2)慢性丙型肝炎:
①HCV RNA基因為l型,或HCV RNA定量≥2×10^6拷貝/ml者,可採用PEG-IFNa或IFN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至l2周時檢測HCV RNA。
a)如HCV RNA下降幅度<2個對數級,則考慮停藥;< p="">
b)如HCV RNA定性檢測為陰性,或低於定量法的最低檢測限,繼續治療至48周;
c)如HCV RNA未轉陰,但下降≥2個對數級,則繼續治療到24周,如U24周時HCV RNA轉陰,可繼續治療到48周;如24周時仍未轉陰,則停藥觀察。
②HCV RNA基因為非l型,和(或)HCV RNA定量<2×l0^6拷貝/ml者,可採用PEG-IFNa或IFNa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治療時間24周。
二、醫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篩查
l、需進行丙型肝炎篩查的人群及篩查時間
(l)針對患者的篩查人群及時機
①就診時篩查:
a)有輸血或血製品應用史者,特別是l993年前有輸血或應用血製品者;
b)曾經或正在注射毒品者,包括僅注射1次而不認為自己是藥癮者;
c)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者或捐獻實體器官或血液,包括血液成分捐獻者,未進行過丙型肝炎篩查者;
d)丙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侶或與其有共用牙刷、剃鬚刀、指甲刀等的家庭成員;
e)有破損面板、黏膜被HCV感染者傷口的血、血跡、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汙染者;
f) HIV感染者、HIV陽性的伴侶,男性同性戀和有多個性伴侶者;
g)有應用不安全針刺療法、刺紋身、面板穿孔史者;
h)不明原因轉氨酶升高者。
②進行外科於術及侵入性診療操作患者在進行操作前篩查抗-HCV。
③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及血透巾定期(半年)進行丙型肝炎的篩查。
④母親是HCV感染者,所生的嬰兒應進行丙型肝炎篩查,出生後1個月查HCV RNA:。
(2)針對醫務人員的篩查人群及時機
被含有HCV血液或體液汙染的注射器針頭或其他利器刺傷,或粘膜暴露於HCV陽性血液的醫務人員、急救人員或公共安全人員等,應及時進行HCV RNA檢測,並根據首次檢測結果確定是否需要後期跟蹤監測。暴露於HCV的人群有醫院傳播危險的,如外科醫生被汙染的針或銳器刺傷,需要2-4周檢測HCV RNA,12周和24周查抗-HCV和肝功能。
2、篩查方法:
(¨抗-HCV的檢測:丙型肝炎的篩查須卅第3或第4代的酶聯免疫或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enzyme或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EIA或CIA)檢測抗-HCV。
(2) HCV RNA的檢測:敏感的分子生物學(PCR法)技術檢測HCV RNA。
(二)篩查陽性病人及醫務人員的管理
1、篩查陽性者診療程式
(1)門診/住院病人:由醫生開單對抗-Hcv陽性者進行HCV RNA檢測,HCV RNA陽性者宜在本次診療結束後轉至專科進行抗病毒治療;對HCV RNA檢測附性者數週後重複檢測,若HCV RNA仍為陰性,說明丙型肝炎已自愈。若為陽性,建議轉至專科進行抗病毒治療。(見附錄1)
(2)醫務人員:醫療操作中發生職業暴露後如明確暴露源為丙型肝炎患者,4周內進行HCV RNA檢測,HCV RNA陽性者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HCV RNA陰性者分別於暴露後12怙J和24崗重複檢測抗HCV和ALT,進行跟蹤管理。(見附錄2)
2、醫務人員崗位調整:若HCV RNA陽性,則建議進行抗病每治療,並暫時避免和調離與有創操作相關的臨床工作,直到HCV RNA轉陰,並且6個月後複查依然為HCV RNA陰性者方可恢復臨床工作,建議定期進行肝功能和HCV RNA的檢測。
3、報告與隱私保護:
(1)對於篩查結果為抗HCV陽性的患者:建議實驗室通過LIS系統將患者資訊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醫院感染管理部每日進行資訊核對彙總,對抗HCV陽性卻未進行HCV RNA檢測的患者,進行督促並及時跟進確診及治療情況。患者的檢驗報告只可告知患者本人或其合法監護人(該患者為未成年人或無行為能力時),勿將患者的檢驗結果告知非相關人員。
(2)對於發生職業暴露後HCV RNA陽性的醫務人員:建議主動上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或相關主管部門。檢驗報告宜告知其本人,建議勿將其檢驗結果告知非相關人員,當事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對抗HCV陽性的醫務人員做好個人隱私保護。
(三)預防血源性感染
1、嚴格執行標準預防
標準預防是指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汙染,是否接觸非完整的面板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預防措施。實施雙向防護,防止疾病雙向傳播。標準預防措施主要包括:穿戴隔離衣、戴雙層手套、面罩、護目鏡和口罩,在脫手套和隔離衣後要洗手或用怏速手消毒劑擦手。在手術操作時採用“免用手”技術,儘可能減少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的機會。
2、關注安全用血
HCV在醫療機構巾的傳播主要為血源性傳播。患者如有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品,應保障血製品的安全。
3、阻斷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HCV傳播的重要途徑,對HCV RNA陽性的產婦,產時儘可能避免對產婦進行有創檢查或損傷嬰兒面板,減少帶病毒的血液汙染嬰兒的機率。產後HCV RNA高病毒載量的母親儘量避免哺乳等可以有效降低圍產期HCV感染。
4、暴露後應急處理程式
暴露的黏膜應用大量的水沖洗,包括眼結膜。如果有刺傷的傷口,暴露發生後,應立即在傷口旁邊進行擠壓,擠壓應從近心端往遠心端;然後用流動水沖洗暴露的傷口或非完整的面板,但不能用力擦洗,然後用消毒劑(碘伏或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暴露者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或相關主管部門(應制定緊急聯絡電話),並獲得進一步的檢測及追蹤。
5、暴露後的預防措施
由於目前尚無HCV疫苗,故建議對發生職業暴露者進行密切的跟蹤隨訪。
6、陽性暴露物品及器械的處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川后的可復卅的物品及器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巾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範進行處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後廢棄的物品,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方法》的要求,進行分類及處置。
(四)教育培訓
針對當前丙型肝炎的流行現狀與嚴重後果,醫療機構巾應對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醫務人員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這也是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1、患者教育:
對患者進行丙型肝炎防控的目的是規範高危人群的篩查、促進抗HCV陽性者進行HCV RNA確診從而提高丙型肝炎的治療率,改善丙型肝炎感染者的預後。
(l)公眾宣教
醫院應充分利用侯診室、病區宣傳畫廊等空間對就診患者進行宣傳,例如通過海報、宣傳彩頁、壁掛電視等途徑在候診室定期迴圈播放HCV感染的危害、傳播途徑、臨床特點、科學防控等知識。
(2)面對面宣教
醫務人員向抗-HCV陽性患者介紹丙型肝炎的危害、及時HCV RNA檢測的重要性及治療的必要性等知識。
醫務人員應向HCV RNA陽性患者介紹丙型肝炎的危害、治療的必要性等知識。
2、醫務人員培訓
在醫務人員的職業傷害巾,血源性暴露是主要風險之一。由於丙型肝炎的隱匿性,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後感染HCV的風險顯著增加。為了避免患者及醫務人員發生HCV的醫源性感染,對醫務人員進行血源性暴露的培訓教育尤其重要。
(1)崗前培訓
將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預防納入醫療機構新到崗人員的培訓中。
(2)繼續教育
將相關培訓納入醫療機構員工年度繼續教育必修課程,以確保每名員工每年都接受培訓。
(3)專題教育
舉辦HCV感染職業暴露為主題的專題培訓。
醫源性感染是HCV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危害不容忽視。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是阻斷HCV傳播的有效措施。對於醫務人員來說。
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可有效減少職業暴露的風險;掌握暴露後應急處理程式,則有可能將HCV暴露後的危害減少到最低。我們希望通過該指南的釋出,能夠提高醫務人員對HCV醫院感染防控的重視,進一步規範高危人群篩查,並對丙型肝炎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從而減少HCV的醫源性傳播,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安全。希望各位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根據指南切實做好丙型肝炎醫院感染防控工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