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乙型肝炎不同的是,丙型肝炎具有發病隱匿,多表現亞臨床型,症狀不突出,慢性化率高,病情進展相對較慢等特點,因此,在我國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漏診率很高,治療率很低,這與一些非感染科或肝病科醫師及基層醫師對HCV感染瞭解不多有關,也與廣大民眾對丙型肝炎知識普遍缺乏有關。
雖然丙型肝炎臨床表現輕微,但是經過長時間的肝臟損傷的積累,最終20%~30%的HCV感染者會在10至30年內發展為肝硬化,特別在高齡、肥胖、免疫低下及酗酒(每日究竟攝入量大於50g)等情況下,可加速肝病進展和增加肝硬化風險。在丙肝肝硬化患者中,肝衰竭年發生率為2%~5%,肝細胞癌年發生率為1%~4%,丙肝肝硬化是導致肝病死亡或需要肝移植的重要原因。
HCV主要經血液傳播,輸入含有HCV血液或血製品及接受含有HCV的器官或其他組織移植存在感染HCV的風險較高,消毒不嚴格的拔牙、紋身、鍼灸、穿刺或手術、共用剃鬚刀等也有傳播HCV的風險。與HBV傳播不同,HCV性途徑傳播感染者罕見,夫妻間HCV 傳播發生率僅為1.5%~5%,母嬰傳播發生率也低於5%。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HCV感染的疫苗。主要預防措施是避免直接接觸HCV感染的血液、體液或破損的面板、黏膜。夫妻之間可採取安全套措施預防HCV的傳播。
診斷HCV感染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清的特異性HCV抗體(抗-HCV)檢查和病毒核酸(HCV RNA)檢測,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抗-HCV陽性代表體記憶體在抗體,就不需要進行HCV RNA進一步檢查。
抗-HCV檢測僅適用於篩查HCV感染,HCV RNA檢測才是診斷病毒血症和考慮抗病毒治療的依據。對於轉氨酶不明原因升高者、曾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者、既往接受過輸血、血製品或器官移植者、曾經被針頭扎傷或面板粘膜,破損暴露於HCV陽性血液者、曾經靜脈吸毒者、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和HCV感染者發生過無保護的性關係者、感染HCV母親出生的孩子、曾經接受過消毒不嚴格的拔牙、紋身、鍼灸、穿刺或手術治療者,均應進行HCV的篩查。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效果遠好於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可使大部分丙型肝炎患者治癒,治療越早,療效越好。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抗病毒方案為聚乙二醇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經濟條件達不到者,也可用普通干擾素和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方案。治療療程根據HCV基因型確定。
相信,隨著對HCV知識的普及,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率和抗病毒治療率將不斷提高,最終減輕HCV感染對我國人民健康的危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