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藥時間
服藥時間應根據病情來決定。
1、病在上焦的(心、肺部):宜飯後服;
2、病在下焦的(膀胱、腸):宜飯前服;
3、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滋補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容易吸收。所謂空腹服即指早飯前一小時或晚飯後一小時服藥;
4、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服藥前應喝點兒糖水,這樣可以提高殺蟲的效果;
5、攻下藥在得大便後應立即停服;
6、安神藥、滋補藥、延緩衰老的藥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藥應在睡前2小時服用;
7、治瘧藥應在發作前2小時服用。
8、特殊藥物應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藥在服藥前應少量進食以助藥效;急診用藥則不拘時間,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應定時服用。如遇汗難出者,可縮短服藥的時間,以利於發汗。
二、服藥溫度
1、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均宜採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應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2、凡屬理氣類藥,熱則易舒,涼則增滯。
3、活血、補血、涼血、止血類藥,寒則瘀滯,熱則沸溢。
4、凡服解毒劑,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瘀滯易於排出,熱服則增毒物之宜散。
5、凡熱性 病宜冷服(如四虎湯),而寒性 病則宜熱服,發散攻下,以助藥力。
6、行血通絡達筋骨者宜熱服,收澀固精止血之劑則宜冷服。
7、除煩止渴祛暑之劑宜熱服,解表藥多屬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熱服。
8、清熱藥和消暑藥宜冷服。
9、大熱病用寒藥應溫服;大寒病用熱藥應冷服。
10、對於不應冷服的湯劑在服用後會引起胃腸刺激,出現腹痛或嘔吐,用生薑擦舌可止。
三、服藥劑量
1、中藥湯劑均是煎煮2~3次後的合併液,再按臨床需要分次服藥,一般來講,每次以服用150毫升為宜。
2、發熱病人服清熱解毒劑時,藥液可稍多些以助藥力。
3、生津止渴藥,藥液量也應多,並可代茶頻服。
4、身強者服藥多些,身弱者如兒童和重病人,服藥量應少些。
5、正確的服藥次數:一般湯劑一日分早晚兩次服用,清熱解毒藥可每日服3~4次。補液藥應早晚各服1次,發汗藥可加服2~3次,含咽藥汁可少量多服幾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