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張鳳春

  抽動-穢語綜合徵又名多發性抽動(搐):

  是一種以運動、言語和抽搐為特點的綜合徵或行為障礙。多在2~15歲間起病,7~8歲佔高峰。男孩多見,男女之比為3~9:1。近年來其發病有增多趨勢,成為兒科門診的常見病。

  典型臨床表現:

  慢性、波動性、多發性運動肌肉(頭、面、肩、肢體、軀幹等肌肉)快速的抽動,伴有不自主的發聲和語言障礙。

  其起病形式多數是從眼、面肌開始抽動,如眨眼、歪嘴動作,而後逐步向肢體近端發展,而涉及全身多部位肌肉抽動,從簡單性運動性抽動發展為複雜抽動。

  一般多從頭面部發展至頸、肩、上肢、軀幹及下肢。抽動形式可能改變,可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首發症狀運動抽動或發聲抽動可先後出現或同時出現。

  這一類症狀往往在精神緊張時或軀體病後加重,注意集中可暫時減輕,主觀努力可短暫剋制,睡眠時症狀消失。

鑑於;多種抽動症;穢語症;為本病的二大特徵,故命名為抽動-穢語綜合徵。
  臨床上,通常是家長髮現孩子出現不自主抽動或發出異聲,甚至伴發某些行為障礙而前往醫院診治,多見的如孩子頻繁的出現清嗓、咳嗽、做出鼻吸氣聲、吐痰聲、哼聲、犬叫聲、啊叫聲等,簡單性運動抽動常有眨眼、眼球轉動、努嘴、翹鼻、伸舌、轉頭、點頭、伸脖、張口、聳肩、挺腹、吸氣等,甚至出現衝動性觸控人或物、刺戳動作、踝腳、似觸電樣全身聳動、走路迴旋、轉動腰臂、蹲下跪地或反覆出現一系列連續無意義的動作。嚴重者又伴發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動作、強迫思想、衝動、攻擊行為、自傷行為、學習困難以及情緒障礙。

  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根據病史和體徵,診斷並不困難,主要依據(ICD-10標準):
  1、起病大多在2-15歲之間。
  2、有複發性、不自主、重複的、快速的、無目的抽動,影響多組肌肉。
  3、多種抽動和一種或多種發聲抽動,兩者同時出現與某些時候,但不一定必須同時存在。
  4、能受意志控制數分鐘~10數分鐘。
  5、在數週或數月內症狀的強度有變化。
  6、抽動一天內發作多次,幾乎天天如此。病程超過一年以上,且在同一年之中症狀緩解不超過二個月以上。
  7、排除風溼性舞蹈病、Huntington病、肝豆狀核變性、癲癇肌陣攣發作、急性運動性障礙、癔症痙攣、藥源性不自主運動、兒童精神分裂症及其他椎體外系病變。
  治療

  在治療是西醫多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氟哌啶醇,抗多巴胺能活性藥物泰必利,腎上腺素能藥物可樂定等,但由於西藥只能對症性的控制抽動症狀,且控制的時間較短,停藥後可能出現更嚴重的抽動,加之西藥的副作用較大,所以療效並不理想,缺少長期應用的療效保證。另外,心理治療、放鬆療法及生物反饋療法也有一定療效。
  我國的傳統醫學中醫學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其基本思想,貫穿於中醫診法,辨證,治療的理論體系中。中醫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首先著眼於整體,即重視人體某一部分的病變對其他各部份的影響,既注意髒、腑、形、竅之間的聯絡,也注意五臟系統之間的聯絡,把人體看成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整體,同時認為人和自然界

  以及社會有密切的聯絡。在診治上主張辨證求因,審因論治,治病求本,調理臟腑,調理氣血,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所以中醫在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是有理可依,有據可循的,針對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疾病的相同病理表現,考慮人與人的個體差異,故在臨床辨證分型,審因用藥上更加客觀化,合理化,往往收效甚奇。

  根據多年在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的臨床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將該病分為三型:

  (1)腎陰不足,肝陽偏抗

  (2)溼熱內蘊,痰火擾心

  (3)脾虛肝旺,肝風內動。

  臨床以後兩型為多見,並自擬抽動靈為基礎方根據每個患兒不同症狀辨證分型進行藥物加減,以2個月為一療程,觀察2~3個療程,患兒的抽動症狀得到了明顯的好轉,同時因為治療時針對患兒多脾虛肝旺,易生溼助熱,夾痰夾火的基本病機,故經中藥疏肝理脾,熄風鎮靜,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治療後,從免疫力低下,食慾差,睡眠差和情緒焦躁易怒方面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其確切的治療效果和豐富的臨床例項都證實了中醫中藥在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徵這一臨床難治病的不可動搖的優勢地位,進一步證明了中醫中藥具有深遠的探索意義和深厚的發展潛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