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陸林泉

  5歲前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聽力損失不僅會造成言語發育遲緩或聾啞,還會影響兒童智力發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因此預防和治療聽力問題關鍵在於“早”,在產前就應該開始。

  高危因素新生兒應每年進行聽力篩查

  我國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約為1‰-3‰,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耳聾基因聯合篩查是儘早發現聽力問題的有效手段。新生兒聽力檢查已經普遍開展,目前採用兩階段篩查方式,即初篩和復篩。新生兒出生48小時至出院前進行初篩,如果篩查不通過,則在新生兒42天時進入復篩階段,復篩仍有問題的就會在三個月時進行系統化聽力學診斷。當確診為聽力障礙時,就要進入聽力早期干預了。

  在臨床中,雖然有些孩子在出生階段通過了聽力篩查,後期成長過程中仍然會表現出聽力障礙。因此,家長要對孩子的聽力保健給予持續關注,尤其是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比如早產兒、低體重兒,有聽力障礙家族史兒童等,即便通過了聽力篩查,仍應當在3年內每年至少到專業聽力診療機構隨訪1次。這也是儘早發現問題,把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邁進的有效手段。

  聽力損失儘早干預治療方案因人而異

  除懷孕早期避免感冒和感染,不要給孩子使用耳毒性藥物等預防措施外,對新生兒聽力篩查過關的“健康”兒童也別大意,一般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1-3個月可對於突然而來的大聲出現驚嚇反應;3-6個月會尋找或轉向聲源;6-9個月可轉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體;9-12個月會聽從大人的指令做動作;12-15個月能說出單字詞;15-18個月對大人在隔壁房間的呼喚有反應;18-24個月能運用兩個字的短語;24-36個月能說出短句。一旦發現異常,或者對於更大些的孩子來說,家長注意到孩子有以下行為,比如總是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看電視聲音特大;有異常響動時,大家有反應,但孩子總是沒有動靜;孩子接電話時習慣只用右側耳朵等,就應懷疑孩子可能有聽力異常,儘早去專業醫療機構檢查。

  部分聽力損傷患兒是在幼兒園入園體檢時發現的。建議家長應重視幼兒園體檢,同時呼籲所有的幼兒園入園體檢時都加入聽力篩查這一項,尤其是患中耳炎的孩子更應特別留意。60%的兒童都曾發生過急性中耳炎,對於較嚴重經過治療的,複查時應做個聽力評估。對孩子來說,相比於游泳、洗臉導致水進入耳朵造成的中耳炎,更應預防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引起的中耳炎。

  孩子一旦出現聽力損失,應儘早干預和治療。如果是傳導性的聽力下降,即中耳路徑傳匯出現問題,可逆性較高,可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能幫助恢復。如果是感音神經性耳聾,即聽神經和耳蝸受損,則需選擇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人工耳蝸在佩戴前,應到正規醫院評估聽力受損程度,由專業醫生制定聽力補償方案。對於孩子已出現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人工耳蝸是進行聽力重建的有效方法,越早植入對於患兒的言語康復越有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