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常見的腫瘤,由於大腸癌的發病可能和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有關,所以發達國家的發病率較高,我國的發病率近年來也有所上升。和任何惡性腫瘤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大腸癌遠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徑,如按Dukes分期,5年生存率,A期可達90±%,B期降為75±%,C期低於50%,D期不及10%,可見早期診治的重要性。
所謂早期一般指Dukes A期。即TNM分期的T1-2N0M0,T1是腫瘤僅侵及黏膜下層,T2指腫瘤侵入固有肌層,如穿過肌層至漿膜下層則屬於B期。由於像T1這樣的早期癌,仍然有10%的區域性淋巴結轉移,近年來更加註間只限於黏膜原位癌的研究,在日本稱之為黏內或黏膜癌,這種早期癌無淋巴結轉移,可以完全治癒,但需高位放大內鏡,或特殊的熒光以及基因檢查技術始能發現,普遍用於臨床尚有一定困難。如果發現Dukes A期癌就可以使治癒率大為提高,但就診的Dukes A期癌病人在臨床上只是少數,根據我院1994年以來的資料,Dukes A期癌僅中全部住院大腸癌病人的16%左右,說明早期大腸癌的診斷仍然是一個未能妥善解決的問題,如果等病人出現症狀才來就醫,顯然已非早期。
早期發現大腸癌首先應從高危人群入手,據目前所知,有家族大腸癌史者,發生大腸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3倍。有腺癌性息肉或息肉手術史者,較無息肉者發生癌的機會高2~5倍,多發者較單發者的癌發生率高1倍。既往有大腸癌手術史者,發生第二個大腸原發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倍。此外婦科病人有放療史者,曾患過乳腺癌者,長期慢性結腸炎症患者,發生大腸癌的機會均較普通人多一些。一般而言,如果40歲以上中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異常,絕不應掉以輕心,必須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