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主要發病機制:
外傷或頸椎間盤退變致肌肉、韌帶、關節囊相對鬆馳,頸椎穩定性下降,進而出現骨質增生、韌帶勞損或鈣化、關節錯位等變化,牽張擠壓刺激脊髓、神經、血管而引起相應臨床症狀。
鍛鍊的靶點:
頸椎的穩定性靠肌肉、韌帶、關節囊來維持,其中能夠通過鍛鍊加強的只有肌肉。頸部肌肉有運動肌與穩定肌之分,前者為頸部淺層的大塊肌肉,主頸部運動;後者為頸部深層緊貼骨骼的小塊肌肉,主頸部穩定。我們鍛鍊的目標――運動肌、穩定肌。
鍛鍊方法與項爭力:
急性期:鍛鍊運動肌,以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為目的
分別做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六個動作;要點為“慢”,每個動作達最大角度後用力保持30-60秒。
緩解期:鍛鍊穩定肌,以增強頸椎的穩定性為目的
仰臥位(亦可坐高背椅進行),以後頭壓床或椅背,力量以頸部深層肌肉緊張、淺層肌肉鬆馳為度(只讓深層穩定肌工作,淺層運動肌不工作,可以手指觸之),持續30-60秒,然後轉換角度(15度、30度、45度、60度)左右交替進行,練後頸部有酸脹感,或有頭頸酸脹、頭暈等現象,稍休息可自行緩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