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箇中辛苦自不待言,臨產前就更是到了關鍵時刻,稍有不慎,前功盡棄。所以,準媽媽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究竟有哪些情況必須立刻到醫院就醫?
1、胎膜早破
胎膜破裂發生於臨產前,稱胎膜早破。此時產程尚未發動,孕婦並未感到下腹出現規律的陣痛或僅有輕微疼痛,孕周<37周者,稱早產胎膜早破,尤其是妊娠28~35周之間發生的胎膜早破,很麻煩的,需要醫生在確保孕婦不感染與胎肺儘可能成熟之間,冒險“殺出一條血路”。
臨產前1~2周,兒頭正式入盆,此時由於膈肌下降,困擾孕婦的呼吸困難症狀明顯緩解,同時陰道分泌物有所增加,但量不是很大,內庫侵溼的面積不大;陰道炎或宮頸炎較重的孕婦,陰道分泌物也會明顯增多,可伴有異味或外陰騷癢,通過帶常規可明確診斷;極少數孕婦存在張力性尿失禁的情況,在咳嗽或便祕需增加腹壓伴膀胱充盈時有陰道溢液,排尿後減少;最常見的當數胎膜早破,多見於胎位不正、頭盆關係異常或羊膜感染的孕婦,所以,早破水是難產與感染的訊號。此外,如果是羊水較多、臍帶較長、胎兒較小、雙胎妊娠、臀位足先露、經產婦時,胎膜早破還可引發臍帶脫垂導致胎死宮內。由於破水時宮腔內壓力突然降低,可能會引起胎盤從子宮壁剝離的情況,稱胎盤早剝,對母嬰安全構成威脅,是孕產婦較嚴重的併發症。有時胎膜破裂的位置較高稱高位破水,羊水流出時多時少,不易引起孕婦的重視,對母兒的威脅比較大。
2、胎動減少
胎動是孕婦在嬰兒監測方面唯一可以有所作為且意義很大的指標。胎兒在子宮裡處於慢性缺氧狀態的時候,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胎動次數減少。像胎盤早剝、臍帶因素(臍帶過細、打結、扭曲、愛壓、繞頸)、胎盤功能低下(見於妊娠高血壓疾病、過期妊娠、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胎盤老化)、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都可能導致胎兒慢性缺氧。
正常的胎動次數是每小時3~5次,每12小時大於20次,如果胎動次數明顯減慢,一天都沒有動幾下,就要及時到醫院做個胎心監護,必要時還要做彩超,因為彩超有S/D(也稱臍動脈血流比,是胎兒臍動脈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比值)、胎盤分級、羊水量多少及是否混濁,這些資料可以與胎動減少一起判定缺氧的真實性及可能的原因。如果確實存在宮內慢性缺氧且得不到緩解,則胎兒的心率會在胎動消失24小時左右突然消失。觀察胎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3、陰道流血
陰道流血可能僅僅是臨產的表現,但需除外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宮破裂、帆狀胎盤前置血管破裂、胎盤邊緣血竇破裂、宮頸癌等疾病。前置胎盤多表現為無痛性陰道流血,超聲可以明確診斷;胎盤早剝多見於妊娠高血壓疾病,也可見於腹部外傷、性生活後,結合病史、血性羊水、超聲所見、下腹疼痛多可明確診斷;子宮破裂多見於瘢痕子宮的病人,尤其是胎兒較大、宮縮過強(濫用縮宮素和前列腺製劑)、多次分娩、前次剖宮產切口癒合不良的產婦,超聲檢查常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帆狀胎盤多見於雙胎或多胎妊娠,超聲檢查可協助病情的判定。
4、下腹陣痛
孕婦出現下腹陣痛有幾種可能性:
(1)臨產了:臨產前的子宮收縮是否真的臨產有個簡單的鑑別方法,就是看下腹疼痛的程度有沒有痛苦姿勢(彎腰曲背)和痛苦表情(呲牙咧嘴皺眉頭),如果宮縮很規律,5~10分鐘一次,有痛苦姿勢和痛苦表情且進行性加強就是臨產了。孕周≥37周者可安心做好生產的準備,孕周<37周者需保胎治療;
(2)胎盤早剝:除下腹疼痛外,還有腹肌緊張,子宮張力大,宮縮間歇仍不變軟,超聲常能協助診斷;
(3)子宮破裂:常有下腹部固定性壓痛,在子宮完全破裂的一瞬間,產婦常感到撕裂狀劇烈腹痛,隨之子宮陣縮消失,疼痛緩解,但隨著血液、羊水及胎兒進入腹腔,很快有腹膜刺激症狀,出現全腹疼痛,脈搏加快、微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頭位梗阻性難產時,子宮出現病理性縮復環,腹壁外形像個胡蘆一樣,宮縮時常伴隨著產婦因劇烈疼痛而情不自禁的嚎叫聲,導尿時可有血尿,是子宮先兆破裂的標誌。需要注意的是瘢痕子宮的破裂可以在沒有宮縮的情況下發生,稱為自發性破裂。
(4)外科急腹症:下腹疼痛要與妊娠合併蘭尾炎、卵巢腫瘤蒂扭轉相鑑別。
5、頭痛眼花
對於孕婦來說,頭痛眼花最經常提示的首屬先兆子癇。先兆子癇是重度妊娠高血壓疾病的一種,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是高血壓、浮腫、蛋白尿,在出現了頭痛眼花等自覺時,距離抽搐(也稱子癇發作)就不遠了,這個病的併發症主要有胎盤早剝、胎死宮內、腦出血、心衰、腎衰、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產後出血。在我國是產科四大死因中僅次於產後出血的奪命殺手。
孕產婦的“十大危情”依次是:
胎膜早破;
臍帶脫垂;
胎盤早剝;
前置胎盤;
胎兒窘迫;
子癇發作;
羊水栓塞;
子宮破裂;
頭位難產;
產後出血。
把握了上面的五種情況,這“十大危情”便盡在掌控之中了。所以,一旦發生了前述五種情況,孕產婦務必儘早趕到醫院,在臨床醫生沒有得出結論之前,最好暫時禁食水,以免需要手術時留下麻醉不安全隱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