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普查意識的增強,以及對癌症的恐慌,致使某些疾病出現了治療的誤區。宮頸癌作為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殺手,每年新增病人在13.15萬人次。而宮頸癌是通過篩查,可早發現、早治療,早期可臨床治癒的疾病,因此人們在重視宮頸病變的篩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治療誤區;
誤區一:宮頸囊腫不治療能癌變;首先宮頸那氏囊腫,是由於宮頸管腺體開口閉塞後形成的瀦留囊腫,囊腫內為粘液。通過宮頸檢查及B超檢查可發現,為多發性,是宮頸良性病變,一般不需要治療,與宮頸癌也無關。
誤區二:宮頸糜爛能癌變;宮頸糜爛是我們先前對宮頸變認識不足以及對宮頸癌的發病原因不清楚時的一種錯誤認識,曾分I度、II度、III度糜爛,現在已取消了這一診斷名詞,這種看似宮頸糜爛的改變,實為宮頸柱上皮的外翻。現在已證明HPV(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相關。如檢查時發現宮頸“糜爛樣”改變,需經專業人員進行宮頸三階梯篩查,除外宮頸病變後,且無接觸性出血、及白帶增多等症狀,可不需治療。
誤區三:患者未做TCT及HPV檢查,僅僅因為陰道鏡檢查的圖片中“宮頸看著異常”,要求治療。其實陰道鏡檢查:是作為醫生對宮頸癌前病變及癌變篩查的方法,當宮頸篩查中:TCT、HPV異常時,則通過陰道鏡下觀察宮頸情況,相當於醫生帶上放大鏡,並對宮頸區域性做相應處理後,觀察宮頸是否有可疑的病變,並指導取活檢送病理檢查,以確立診斷。因此它是一種檢查手段,而非是“照片”作用,看著不光滑就會癌變,需要治療!其實宮頸癌變與宮頸是否光滑無關;光滑的宮頸不一定沒有病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