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過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及早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
很多育齡婦女在接受婦科查體時會被醫生告知,有宮頸糜爛或宮頸炎。目前“宮頸糜爛”一詞已被重新定義,不再是一種疾病。
正常宮頸表面是光滑的,被覆鱗狀上皮。部分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後表面看起來好像糜爛一樣,現在稱為柱狀上皮移位。
宮頸病變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屬於宮頸癌前病變的範疇,可繼續向前發展為宮頸浸潤癌,可持續不變,也可自然消退。
某些型別的宮頸病變的宮頸區域性表現與柱狀上皮移位的表現一樣。宮頸上皮內瘤變一般無明顯症狀和體徵,部分可有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接觸性出血及宮頸肥大、充血、糜爛、息肉等宮頸炎的表現,故肉眼觀察無法鑑別診斷宮頸炎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或宮頸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繼續發展可導致宮頸癌。如果宮頸上皮內瘤變被早期發現,即可通過治療阻斷其向宮頸浸潤癌的發展,如LEEP手術,冷刀手術等治療。
現在,已經可以通過進行宮頸癌篩查,及早發現宮頸病變,及時治療。
宮頸癌篩查方法:
1、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或稱為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和或宮頸高危HPV病毒檢測
2、陰道鏡檢查
3、宮頸活組織檢查(宮頸活檢+病理檢查)。
這是宮頸病變診斷的3個步驟。
其中,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是普查宮頸癌前病變的主要方法。如果第一步檢查正常,不必再行第二步及第三步檢查;如第一步篩查發現問題,可能需要行陰道鏡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行宮頸活組織檢查。
發生宮頸上皮 內瘤變的原因很多。
可有性生活過早,多個性伴侶,病毒感染,吸菸,性傳播疾病,口服避孕藥,免疫缺陷、社會經濟狀況等,可也與宮頸自身的組織學特性相關。
宮頸上皮內瘤變發生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的感染密切相關。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分高危型及低危型兩類。
女性朋友感染了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病毒)後,如自身抵抗力低,病毒遲遲不能被清除,就可能導致宮頸發生癌前病變或宮頸癌。
宮頸病變如何治療
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為三級,Ⅰ級即輕度不典型增生、Ⅱ級即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級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可密切觀察,定期複查,多數可自然消退。
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可行LEEP手術。
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可行冷刀手術(宮頸錐型切除術)切除部分病變宮頸組織。
宮頸癌則根據分期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或綜合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