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腫塊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有沒有機會手術?採取何種手術方式?取決於腫塊的性質及區域性情況、有無遠處轉移、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基本功能狀態等。
術前相關檢查主要是為了儘量明確診斷,判斷有無轉移,判斷患者心、肺等臟器功能如何,能否耐受手術。完善檢查後我科所有教授在一起討論是否應該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如何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風險有多大,如何避免出現手術併發症等。
一、判斷腫塊的性質及區域性情況
1、胸部X線檢查:胸片是首選和最基本的檢查方法。通過X線檢查可以瞭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
2、胸部CT掃描:被公認為肺部腫塊患者首選的斷面檢查方法。CT掃描在檢出更小或隱蔽部位病灶、幫助定性診斷、進行準確分期方面均能較胸片提供更多資訊,而胸部增強CT掃描能更有效鑑別大血管和淋巴結等。
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纖支鏡檢查可直接觀察組織的改變,採取組織供病理切片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型別。同時纖支鏡檢查能瞭解氣管及支氣管等大氣道的腔內情況,對於肺手術至關重要。
4、肺癌腫瘤標記物: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對診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5、痰液的檢查:針對伴有肺部感染者,痰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有利於找到感染的細菌及有效的抗生素,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還可進行痰細胞學檢查,有的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從而確定診斷。
二、判斷有無遠處轉移
1、腹部B超及CT:肝臟、腹膜後、腎及腎上腺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需要腹部B超或CT明確有無腹部轉移。
2、頭部CT:近年來由於對肺癌患者頭部CT檢查的普遍應用,發現了許多無症狀的腦轉移患者,為治療贏得了時間,單純腦轉移可分期手術,效果好。
3、骨掃描:骨也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骨同位素掃描可發現有病變的骨骼。
三、判斷各個器官(尤其是心肺)的功能如何
1、心肺功能檢查:心肺功能是手術前的重要評估內容,對制定手術方式和評價術後肺功能恢復有重要價值。包括心電圖、肺功能檢查、動脈血氣分析、心臟彩超、長程心電圖等檢查。
2、血液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凝血功能、輸血全套、血型等可瞭解病人的全身情況,為手術做好準備,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3、其他檢查,當合並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及肝、腎疾病時,則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
術前輔助檢查的根本目的在於評估患者病情,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診療計劃,積極治療,爭取獲得完全治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