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這裡所指的腫瘤是惡性腫瘤,由於消化道腫瘤佔目前惡性腫瘤的50%左右,加之時尚生活方式特別是不規律的作息和飲食,使包括膽道胰腺腫瘤在內的消化道腫瘤盯上了很多年輕人。因此本刊特請權威專家在此談談如何?
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有食管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膽管癌、胰腺癌等,其中膽管癌、胰腺癌近年來發病呈逐漸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膽、胰腫瘤為“癌症之王”
膽管癌和胰腺癌都是高度惡性的腫瘤,起病隱匿,發病早期缺少特異性症狀和診斷指標,因此早期診斷困難。手術切除是唯一可能治癒的方法,但由於膽道及胰腺解剖複雜,早期容易侵犯周圍的大血管、神經、淋巴組織等,使手術難度大,手術切除率低。不能切除者由於缺乏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對放化療均不敏感,多在一年內死亡,因此有人稱膽管癌和胰腺癌為“癌症之王”。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外科技術的提高,積極的手術切除已使膽管癌和胰腺癌的治療有所改善。如果目前還以為“得了膽管癌和胰腺癌,就只能等死”,則是片面和錯誤的。若能及早注意到一些症狀和表現,並進行積極有效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癒率非常有意義。
重視右上腹不適等症狀
膽管癌最常見的早期症狀為:伴有上腹部不適的進行性黃疸、食慾不振、消瘦、瘙癢等;如合併膽結石及膽道感染,可有發冷、發熱等,且有陣發性腹痛及隱痛;如位於一側肝管出現癌腫,開始常無症狀,當影響至對側肝管開口時,才出現阻塞性黃疸;如為膽管中部癌,不伴有膽石及感染,多為無痛性進行性阻塞性黃疸,且進展較快。如腫瘤破潰出血,可有黑便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貧血等表現。故對不明原因的進行性黃疸,應及時就診。
胰腺癌常見臨床表現為:腹痛、黃疸和消瘦。危險因素有以下:年齡>40歲;右上腹部非特異性不適;有胰腺癌家族史;突發糖尿病患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慢性胰腺炎患者等。以上人群如有不明原因的腹痛、腰背部不適、黃疸、消瘦,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
切膽胰腫瘤為潛在治癒
國內膽管癌和胰腺癌被診斷時已是中晚期,對這部分病人不應放棄,應積極檢查,評估可切除性。如果有手術機會和條件,應積極手術,因為對於膽道胰腺腫瘤,切除即等於潛在的治癒。應用聯合多臟器切除和血管切除及重建技術,達到切緣陰性,提高切除率,以提高腫瘤患者的預後及療效。例如膽管癌手術切除後切緣陰性患者5年生存率約8%~47%,特別是早期腫瘤,預後更好。即使是進展期腫瘤,通過積極手術,聯合臟器切除和血管重建,如果能達到切緣陰性,也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後,這在國際上目前已取得共識。
專家簡介:王劍明 醫學博士、留德學者、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膽胰外科及腔鏡外科中心副主任,同時為中國醫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全國中青年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腫瘤領域評審專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臨床外科雜誌》編委等。2008年至2010年先後在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醫院、日本名古屋大學附屬醫院、法國施特拉斯堡國際腔鏡中心學習、工作。對肝膽胰、胃腸、乳腺、甲狀腺外科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擅長於膽道腫瘤、胰腺腫瘤的手術治療及膽道疑難病的處理、阻塞性黃疸、膽石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療及腹腔鏡外科的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