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是疼痛科一種常見的疾病,據美國1945~1969年統計其發病率為每年4/2.5萬,以成年及老年人多見,40歲以上患者佔70%~80%,女性多於男性。三叉神經痛常侷限於三叉神經一或兩支分佈區,以上頜支、下頜支多見。發作時表現為以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明顯的劇烈電擊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持續數秒或1~2分鐘,突發突止,間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頰部或舌部為敏感區,輕觸可誘發,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嚴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現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患側即痛性抽搐。病程呈週期性,發作可為數日、數週或數月不等,緩解期如常人。隨著病程遷延發作次數將逐漸增多,發作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甚至為持續性發作,很少自愈。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體徵,患者主要表現因恐懼疼痛不敢洗臉、刷牙、進食,面部口腔衛生差、面色憔悴、情緒低落。
其發病機理尚未闡明,多數認為非單一病因,有時手術中可見半月神經器質性變,如腫瘤、血管畸形、動靜脈瓣及巖骨嵴纖維條索壓迫等。但大多數均難找到明確病變,故認為和神經受壓及脫髓鞘病變等因素相關。
三叉神經痛治療:首選藥物治療,無效或失效時選用其他療法。
1、藥物治療
卡馬西平治療,當疼痛停止後可考慮逐漸減量。不良反應可見頭暈、嗜睡、口乾、噁心、消化不良等,出現皮疹、共濟失調、再生障礙性貧血、昏迷、肝功能受損、心絞痛、精神症狀時需立即停藥。如卡馬西平無效可考慮改用苯妥英鈉。上述兩藥無效時可試用氯硝西泮。不良反應有嗜睡和步態不穩,老年患者偶見短暫性精神錯亂,停藥後消失。可同時輔用大劑量維生素B12,肌內注射,部分患者可緩解疼痛。偶有一過性頭暈、全身瘙癢、複視等不良反應。
2、封閉治療
服藥無效者可試行無水乙醇或甘油封閉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破壞感覺神經細胞,可達止痛效果。不良反應為注射區面部感覺缺失。
3、經皮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
X線監視或CT導向下將射頻針經皮刺入三叉神經節處,射頻發生器加熱使針頭溫度達65~75℃,維持1分鐘。選擇性破壞半月神經節後無髓鞘Aδ及C纖維(傳導痛、溫覺),保留有髓鞘Aα及β粗纖維(傳導觸覺),療效達90%以上。適用於年老體衰有系統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約20%應用此療法的患者出現面部感覺異常、角膜炎、咀嚼肌無力、複視、帶狀皰疹等併發症。
4、手術治療
可選用三叉神經感覺根部分切斷術,止痛效果確切。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止痛同時不產生感覺及運動障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手術方法,但可出現聽力減退、氣栓及滑車、展、面神經暫時性麻痺等併發症。
由於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未明確,故缺乏病因療法。內科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尼莫地平等只能減輕疼痛發作,且有副作用。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臨床疼痛診療新進展學術研討會上,,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中西醫結合射頻熱凝術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