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34歲,前幾年頻發習慣性流產,每每尚未享受到孕吐帶來的甜蜜痛苦,胚胎便枯萎。接下來3年不孕,又讓她體會什麼叫痛苦一茬接一茬。今年5月中旬,該來的月經未至,讓她重燃做母親希望。蒼天不負有心人,本次妊娠雖是保胎,跌跌撞撞也維持了6個多月,期間多次下腹墜脹均化險為夷。本月20日,準母親的她停經27+周,又發下腹墜脹感,與以往不同的是,偶有下腹陣痛且外陰分泌物增多,職業女性的她想堅持到週末再去住院保胎。讓她極度失望的是,週末到了,醫院到了,包裹胎兒的水囊已脫至宮頸口。醫生告訴她,流產已不可避免,她已失去保胎的最佳時機了。
孕期腹痛是孕媽咪最常遇到的不適之一,常常折磨著準媽媽們。一旦腹痛,她們中的多數都會馬上尋醫問藥,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但仍有少數孕媽咪,不分情況,一味採取等等看態度,有時會延誤戰機釀成大錯。
一、孕期生理性腹痛
1、子宮增大、韌帶牽拉引起下腹鈍痛:懷孕了,子宮明顯充血並逐漸增大,平時用來固定子宮位置的4對韌帶―主韌帶、骶韌帶、闊韌帶和圓韌帶,有時會受到牽拉抖動或突然位移而產生疼痛不適。在孕早期,常表現為下腹正中或兩側的鈍痛、隱痛或牽拉痛、刺痛和跳痛,或腰痠腰痛,每次發作時間很短暫,輕微可耐受,無陰道流血,不伴痛苦情緒反應。到孕中期,主要表現為下腹兩側的短暫鈍痛,不伴發熱和嘔吐腹瀉,偶在圓韌帶子宮附著處捫及壓痛, 大多發生在體位變動或遠距離行走時,而臥床休息後則能緩解。有的則是胎兒在母腹中踢腿引起母親的疼痛。
孕晚期子宮增大不斷刺激肋骨下緣,可引起肋骨鈍痛,臨床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腹痛, 以左上腹部痛為常見,偶有不能耐受者需藥物鎮痛,適當的體位變化則有利於疼痛的緩解,無需特殊治療。
2、Braxton Hicks宮縮痛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宮出現不規則無痛性收縮,可由腹部檢查時觸知,孕婦有時自己也能感覺到。特點為稀發和雙側不對稱,儘管其強度及頻率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增加,但宮縮時宮腔內壓力不超過1.3~2.0kPa,故無疼痛感覺,持續時間也不超過30秒。但至孕晚期, 準媽媽夜間休息時,該宮縮漸強,偶有引起下腹痛。但該疼痛不伴宮頸擴張,亦無陰道分泌物增多現象,據此可與早產先兆相鑑別,到白天該疼痛可自行緩解。
上述疼痛,雖是一種生理現象,對腹中胎兒及母體均無明顯不利影響,不必顧慮;但仍需強調,所謂孕期生理性腹痛,僅是在引起痛感原因上,與孕期病理性腹痛相區別,其實在疼痛性質、部位上常與下述的病理性腹痛相混淆,有時僅是程度不同而已。如希氏(Braxton Hicks)宮縮(痛),進一步加強即可引起流產和早產,時常需由醫生經相關檢查或動態觀察上才能認定。切不可自作主張,以偏蓋全,延誤對孕期病理性腹痛的及時診處。
二、孕期病理性腹痛
1、與妊娠相關的病理性腹痛
先兆流產與早產: 前者表現為懷孕7個月之內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量少,血色多為鮮紅色,有時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下腹墜脹痛等, 預示著先兆流產。此時準媽媽們應該少活動、適當休息、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並補充水分,及時就診。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要立即就醫。少數伴有爛肉樣組織排出,實為不全流產,隨時有大出血及感染風險,應立即去醫院清宮。後者即表現為7個月之後的下腹陣痛、或墜脹痛,伴或不伴有陰道少許血性分泌物。
對於妊娠中晚期發生的上述下腹痛,究竟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抑即是否需要醫療干預,有時醫生也一時拿不定主意並存在爭論。謹慎的處理措施是:首先查詢原因和誘因,按孕期病理性腹痛收住院觀察;其次,對於停經在24~35周下腹痛孕婦,可用B超測量子宮頸長度和特殊試劑檢測宮頸分泌物fFN濃度來區別處理。若陰道超聲檢查宮頸長度在3.0cm及以上, 胎兒纖維連線蛋白 (fFN)陰性, 無一例14天內發生流產或早產,亦即不需要醫療干預,否則宜進行宮縮抑制劑治療,胎兒有存活可能的,還需酌情予促胎肺成熟治療。
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 :大多數在懷孕3個月內發生,往往無孕吐反應。主要表現為停經後不規則的少量陰道出血,色暗紅,少數人可沒有停經史;突發腹痛並逐漸加重,腹痛往往為下腹脹痛性質,進而發生暈厥和休克。
胎盤早期剝離:常發生於有高血壓病史,或喜長期臥床休息,或腹部直接受外傷的高危孕婦,表現為懷孕5個月後,突然出現陰道流血,持續性或輕或重的腹痛,腹部脹大變硬,按壓時明顯疼痛,常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
上述腹痛同時,常伴腹腔內出血,嚴重時威脅母胎生命,需迅速住院搶救治療。
2、與妊娠不相關的病理性腹痛
這些腹痛與妊娠並無直接關聯,但往往受懷孕的影響,給診斷和治療增加了難度,因此更需引起重視!
急性闌尾炎:表現為病初時的上腹部或臍周疼痛、嘔吐,有時大便次數增加伴發熱,數小時後因炎症波及區域性腹膜,疼痛開始固定在闌尾所在的右下腹位置。因妊娠時子宮增大使闌尾向右外上方移位,臨床表現可不典型;又由於妊娠使盆腔充血,一旦炎症發展迅速, 闌尾容易壞死、穿孔導致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炎症刺激極易發生流產或早產,故妊娠期急性闌尾炎宜早診斷早治療,一旦誤診或延遲手術致闌尾穿孔,後果非常嚴重。
膽石症和膽囊炎:懷孕後,孕媽咪血液和膽汁中膽固醇相對飽和,所以容易發生膽結石。懷孕的任何階段都可以發生膽囊炎和膽石症,但多發於妊娠晚期和產褥期,晚上平臥使結石嵌於膽總管,更易誘發疼痛發作。表現為右上腹膨脹疼痛,並易向右肩或後背部放射,活動和呼吸時疼痛加劇,常伴有發熱,寒顫,噁心,嘔吐等症狀。
如果孕前有膽石症,稍有不慎便易引起膽囊發炎。準媽媽應注意細嚼慢嚥,一餐不宜吃過飽、少吃脂肪含量多的食品,特別晚餐忌暴飲暴食。
急性胰腺炎:妊娠誘出的高脂血症使孕婦比常人較易罹患急性胰腺炎,表現為突然發作的持續性中上腹部劇痛,呈帶狀分佈,背部痛,常在飽餐後發生,伴有發熱、噁心、嘔吐,嚴重者可發生腹膜炎和休克。
上述腹痛,因疼痛劇烈,病情危重,常給準媽咪健康帶來嚴重危害,若準媽咪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勞逸結合,心態平和,保障睡眠,按期進行產前檢查並遵醫囑執行,上述疼痛性疾病多數是可以避免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