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穎

  食管良性腫瘤
 
 食管良性腫瘤少見。食管良性腫痛按其組織發生來源可分為腔內型、粘膜下型及壁間型。①腔內型包括息肉及乳頭狀瘤。②粘膜下型有血管瘤及顆粒細胞成肌細胞瘤。③壁內型腫瘤發生於食管肌層,最常見的是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後者約佔食管良性腫瘤的3/4。
  臨床表現  食管良性腫瘤病人的症狀和體徵主要取決於腫瘤的解剖部位和體積大小。較大的腫瘤可以不同程度地堵塞食管腔,出現嚥下困難、嘔吐和消瘦等症狀。很多病人有吸人性肺炎、胸骨後壓迫感或疼痛感。血管瘤病人可發生出血。食管良性腫瘤病人,不論有無症狀,均須經x線檢查和內鏡檢查,方可作出診斷。發病最多的食管平滑肌瘤因發生於肌層,故粘膜完整,腫瘤大小不一,呈橢圓形、生薑形或螺旋形。食管X線吞鋇檢查可出現“半月狀”壓跡。食管鏡檢查可見腫瘤表面粘膜光滑、正常。這時,切勿進行食管粘膜活檢致破壞粘膜。
  治療  一般而言,不論哪一型的食管良性腫瘤都需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病變、對腔內型小而長蒂的腫瘤可經內鏡摘除。對壁內型和粘膜下型腫瘤,一般需經剖胸切口,用鈍性加銳性分離法解剖出小心保護粘膜防止破損。食管良性腫瘤的手術效果滿意,預後良好,惡變者罕見。

  腐蝕性食管灼傷
  腐蝕性食管灼傷(erosive burn of esophagus)多為誤吞強酸或強鹼等化學腐蝕劑引起食管化學性灼傷。亦有因長期反流性食管炎、長期進食濃醋或長期服用酸性藥物(如強力黴素、四環素、阿司匹林等)引起食管化學性灼傷者,但較少見。強鹼產生較嚴重的溶解性壞死;強酸產生蛋白凝固性壞死。
  病理  食管化學灼傷的嚴重程度,決定於吞服化學腐蝕劑的型別、濃度、劑量,食管的解剖特點伴隨的嘔吐情況以及腐蝕劑與組織接觸的時間。
  吞服化學腐蝕劑後,灼傷的部位常不止限於食管,常包括口咽部、喉部、胃或十二指腸部。通常腐蝕劑與食管三個生理狹窄段和胃竇部接觸的時間最長,因此常在這些部位發生較廣泛的灼傷。
  根據灼傷的病理程度,一般可分為I度、Ⅱ度、Ⅲ度灼傷:①I度:食管粘膜表淺充血水腫,經過脫屑期以後7~8天而痊癒,不遺留瘢痕。②Ⅱ度:灼傷累及食管肌層。在急性期組織充血、水腫、滲出,組織壞死脫落後形成潰瘍。3~6周內發生肉芽組織增生、以後纖維組織形成瘢痕而導致狹窄。③Ⅲ度:食管全層及其周圍組織凝固壞死,可導致食管穿孔和縱隔炎。
  灼傷後病理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在傷後最初幾天內發生炎症、水腫或壞死。常出現早期食管梗阻症狀。第二階段約在傷後1~2周,壞死組織開始脫落,出現軟的、紅潤的肉芽組織、梗阻症狀常可減輕。這時食管壁最為薄弱,約持續3-4周。第三階段瘢痕及狹窄形成並逐漸加重。病理演變過程可進行數週至數月,但超過1年後再發生狹窄者少見。瘢痕狹窄的好發部位食管的生理狹窄處,即食管入口、氣管分叉平面及食管下端處。

  臨床表現  誤服腐蝕劑後,立即引起脣、口腔、咽部、胸骨後以及上腹部劇烈疼痛,隨即有反射性嘔吐,吐出物常帶血性。若灼傷涉及會厭、喉部及呼吸道,可出現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昏迷、虛脫、發熱等中毒症狀。瘢痕狹窄形成後可導致食管部分或完全梗阻,甚至唾液難嚥下、因不能進食,後期出現營養不良、脫水、消瘦、貧血等。小兒生長髮育受到影響。
  診斷  早期主要依據有吞服腐蝕劑病史以及上述有關臨床表現,體檢發現口咽部有灼傷表現即可確立診斷。但有時口咽部有無灼傷表現不一定能證明食管有無灼傷,故必要時要通過食管碘油造影確診。胸骨後疼痛、背或腹痛應排除食管或胃穿孔。晚期作食管X線造影能明確狹窄的部位和程度。
  治療
  1、 急診處理程式如下:①簡要採集病史,包括所服腐蝕劑的種類、時間、濃度和量。②迅速判斷病人一般情況,特別是呼吸系統和迴圈系統狀況。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氣管切開。儘快建立靜脈通道。③儘早吞服植物油或蛋白水,以保護食管和胃粘膜。無條件時甚至吞嚥生理鹽水或清水稀釋。對以往用弱酸溶液中和鹼性物、鹼性溶液中和酸性物的方法,現有爭議。有認為此法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因化學反應產生的熱可造成再度損傷。④積極處理併發症,包括喉頭水腫、休克、胃穿孔、縱隔炎等。⑤防止食管狹窄,早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可減輕炎症反應、預防感染、纖維組織增生及瘢痕形成。對疑有食管、胃穿孔者禁用激素。腔內是否置管作食管腔內支架或食管加壓法防止狹窄,對其效果日前尚有爭議。
  2、擴張療法  宜在傷後2-3周後食管急性炎症、水腫開始消退後進行。對輕度環狀狹窄可採用食管鏡下探條擴張術;對長管狀狹窄宜採用吞線經胃造瘻口拉出,繫緊擴張子順向或逆向作擴張術。有的採用塑料細條作擴張術。食管擴張應定期重複進行。
  3、手術療法  對嚴重長段狹窄及擴張療法失敗者,可採用手術治療。在狹窄部的上方將食管切斷,根據具體情況以胃、空腸或結腸與其吻合替代食管。將狹窄段食管曠置或切除。胃或腸段上提途徑可經胸膜腔、胸骨後或胸骨前皮下,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
  賁門失弛症
  賁門失弛症(achalasia of cardia or cardiospasm)是指吞嚥時食管體部無蠕動,賁門括約肌鬆弛不良。多見於20~50歲,女性稍多。
  病因和病理  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認為本病系食管肌層內神經節的變性、減少或缺如,食管失去正常的推動力。食管下括約肌和賁門不能鬆弛,致食物滯留於食管內。久之食管擴張、肥厚、伸長、屈曲、失去肌張力。食物淤滯,慢性刺激食管粘膜,致充血、發炎、甚至發生潰瘍。時間久後,少數病人可發生癌變。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嚥下困難、胸骨後沉重感或阻塞感。多數病程較長,症狀時輕時重,發作常與精神因素有關。熱食較冷食易於通過,有時咽固體食物因可形成一定壓力,反而可以通過。初為間歇發作,隨著疾病進展,以後呈持續性進食困難。食管擴大明顯時,可容納大量液體及食物。在夜間可發生氣管誤吸,併發肺炎。
  診斷  食管吞鋇造影特徵為食管體部蠕動消失,食管下端及賁門部呈鳥嘴狀,邊緣整齊光滑,上端食管明顯擴張,可有液麵。鋇劑不能通過賁門。作食管纖維鏡檢查可確診,並排除癌腫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病程短且病情較輕,可用解痙藥。並少吃多餐,細嚼慢嚥,避免吃過熱或過冷食物。部分輕症早期病人可先試行食管擴張術。擴張的方法有用機械、水囊、氣囊、鋇囊等。可緩解症狀。但應注意防止強力擴張的併發症,如食管穿孔、出血。
  2、手術療法  通常採用經腹或經左胸作食管下段賁門肌層切開術(Heller手術),方法簡單,效果良好。切開肌層應徹底,直至粘膜膨出。肌層剝離範圍約至食管周徑的一半。但需注意防止切破粘膜或損傷迷走神經。也有在此手術基礎上加作抗反流手術,如胃底固定術、幽門成形術等。
  食管憩室
  食管壁的一層或全層侷限性膨出,形成與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稱為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the esophagus)。按其發病機制,可分為牽引型和膨出型兩種。牽引型大多發生在氣管分叉附近,多因該處淋巴結炎症或淋巴結結核感染後與附近的食管壁發生粘連及瘢痕收縮所致。膨出型則多因食管內外有壓力差,食管粘膜經肌層的薄弱點疝出而成,多發生於咽部和膈上5~10cm處(圖31-4)。牽引型因系食管全層向外牽拉,故稱真性憩室;膨出型因只有粘膜膨出,故稱假性憩室。
  一、咽食管憩室
  病因和病理  因嚥下縮肌與環嚥肌之間有一薄弱的三角區,加上肌活動的不協調,即在嚥下縮肌收縮將食物下推時,環嚥肌不鬆弛或過早收縮,致食管粘膜自薄弱區膨出,屬膨出型假性憩室。
  臨床表現和診斷  早期無症狀。當憩室增大,可在吞嚥時有咕嚕聲。若憩室內有食物瀦留,可引起頸部壓迫感。淤積的食物分解腐敗後可發生惡臭味,並致粘膜炎症水腫,引起嚥下困難。體檢有時頸部可捫到質軟腫塊,壓迫時有咕嚕聲。巨大憩室可壓迫喉返神經而出現聲音嘶啞。如反流食物吸入肺內,可併發肺部感染。
  診斷主要靠食管存鋇x線檢查確診。可顯示憩室的部位、大小、連線部等。
  治療  有症狀的病人可考慮手術治療。切除憩室,分層縫合食管壁切口。若一般情況不宜手術者,可每次進食時推壓憩室,減少食物淤積,並於食後喝溫開水衝淨憩室內食物殘渣。
  二、食管中段憩室
  病因和病理  氣管分叉或肺門附近淋巴結炎症,形成瘢痕,牽拉食管全層。大小一般1~2cm,可單發,也可多發。憩室頸口多較大,不易淤積食物。
  臨床表現和診斷  常無症狀。若發生炎症水腫時,可有嚥下梗噎感或胸骨後、背部疼痛感。
  診斷主要依靠食管吞鋇X線檢查確診。有時作食管鏡檢查排除癌變。
  治療  臨床上無症狀者,不需手術。若並有炎症、水腫時,可含消炎及解痙藥物,緩解症狀如果併發出血、穿孔或有明顯症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遊離被外牽的食管壁,予以復位或切除憩室。
  三、膈上憩室
  病因和病理  食管下段近隔上處,從平滑肌層的某一薄弱處,因某種原因像賁門失弛症、食管裂孔疝等,引起食管內壓力增高,致粘膜膨出。好發於食管下段後右方。少數為食管全層膨出形成真性憩室。
  臨床表現和診斷  主要症狀為胸骨後或上腹部疼痛。有時出現嚥下困難或食物反流。診斷主要依靠食管吞鋇x線檢查,可顯示憩室囊、憩室頸及其位置方向。
  治療  有明顯症狀或食物淤積者,可考慮切除憩室,同時處理食管、膈肌的其他疾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