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內科 主治醫師 黃志文

西醫營養學十分重視和強調食物的酸鹼性,他不是憑口感,而是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還是鹼性。認為魚、肉、禽、蛋、海鮮等大多數動物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後屬酸性;大多數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後屬鹼性;而食用油、鹽、糖、醋、酒、茶在體內代謝不產生酸鹼性,故屬中性食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血液PH值是呈弱鹼性的(PH值7.35~7.45),故主張人類宜多食鹼性食物,有助於改善現代人的酸性體質。研究還表明多食鹼性食物有益於健康,鹼性偏高則可提高智商,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及提高抗病能力。此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如有胃潰瘍時反酸的患者,是不宜多食代謝呈鹼性而口感為酸性的植物類水果。

  中醫認為食物同藥物一樣具有四氣五味,四氣即食物的寒熱溫涼,也即中醫陰陽屬性,認為寒涼食物屬陰性,溫熱食物屬陽性。認為大多數動態的食物(如飛禽走獸等)屬陽性,大多數靜態的食物屬陰性。而不寒不熱的五穀雜糧(如谷、麥、慄、豆、薯等)屬中性,特別適合人體的陰陽平衡,是人類最好的基礎食物。

  但是中醫又處處分陰陽,陽性食物還可細分為陽中之陽,陽中之陰,及平和陽性食物;陰性食物也可再細分為陰中之陽,陰中之陰,平和陰性食物。(詳見下表)中醫食療還認為食物具有五味,即辛、甘、酸、苦、鹹,認為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鹼入腎,進食各種不同味道的食物,可相應滋潤補養相應的五臟。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平衡則健康,陰陽偏盛偏衰則是亞健康和患病。亞健康和患病者可通過食物和藥物的寒熱陰陽屬性來改變和糾正人體陰陽的失衡,從而達到健康和治療的作用。

  中醫食療主張根據人體的體質選擇食物,即“辨體施食”。如陽虛陰盛怕冷的人,宜進陽性(溫熱性)食物,包括陽中之陽及陰中之陽的食物;陰虛陽亢怕熱者則宜進食陰性(寒涼性)食物,包括陽中之陰及陰中之陰的食物。中性食物對於各類體質人群均適用,不會增加偏倚,因此是人類的基礎食物。在健康飲食金字塔中為底座,所佔比重最大最多。

  西醫評價食物的營養以蛋白質含量的多少為標準,更注重“數量”以及食物在體內代謝的酸鹼性;而中醫食療則更重視食物的寒熱陰陽屬性,對人體陰陽的影響,是一種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它更重視食物的“質量”,強調食物的陰陽屬性,應與人的陰陽體質相結合,這更全面和科學。西醫營養學與中醫食療各有優勢及不足,兩者結合起來更有利於健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