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醫學學科。它所包括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大體上可分為口腔醫學基礎、口腔預防醫學、口腔臨床醫學等三大領域。其中與臨床診療密切相關的是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及口腔內科學這四大臨床學科⑴。口腔醫學中各二級學科之間的聯絡是緊密而複雜的。
但所有口腔醫學的二級臨床學科進行診療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卻是一致的,即為患者恢復更好的口頜系統生理功能,並儘可能恢復協調美觀的解剖形態結構。牙合與頜位是口頜系統行使功能的主體解剖生理結構,本文即對其內函、相互關係和臨床意義作一綜述。
1、牙合與頜位的解剖生理學內函
牙合或稱咬合(occlusion)是指上下頜牙列相互接觸的現象。上下牙列發生接觸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前者是指上下頜牙達到最廣泛均勻、最緊密穩定的尖窩交錯接觸關係,此時可稱為牙合;後者是指咀嚼運動過程中上下牙之間的接觸關係,此時可稱為咬合。因此,牙合與咬合的內函還是有區別的:牙合的上下牙接觸部位在一定時期內無變化,而咬合時發生接觸的上下牙的部位在不斷變化。
口頜系統的功能是:咀嚼、吞嚥、言語和維持正常的頜面形態等,其中最基本的,也是維持人類之生存首要的功能當然是咀嚼。而咀嚼的實現勢必涉及牙合及下頜的運動,下頜運動時就會產生下頜骨相對於上頜骨或顱骨的位置變化,此即頜位的變化。
因此研究牙合與頜位以及最基本的可重複的幾個頜位之間的相互關係及臨床意義就可以將口腔醫學的各二級臨床學科進行有機的串聯,從而有利於臨床實踐中各學科之間的合作,最終使經過治療的口頜系統的生理功能和形態結構達到協調舒適與美觀穩定的統一。
2、牙合與頜位及四個基本頜位之間的相互關係
2.1牙合與頜位的相互關係
牙合與頜位是關於咀嚼運動這一生理過程的,同一問題的兩個側面。牙合強調上下牙之間的接觸關係,是特定頜位下的牙接觸關係;而頜位則側重於下頜骨的位置,特定的頜位必然有與之對應的牙合,二者統一於個體瞬間的咀嚼運動型。
人們可以不假思索的進行咀嚼,甚至可以在進食時同時分心做其他的事;缺牙患者可以逐漸適應修復體並藉以代償恢復咀嚼功能。這一生理現象正好說明了牙合與頜位統一於中樞神經系統所形成的咀嚼運動型。
①是皮質的動力定型。
②是程式化的運動。另外,下頜功能運動神經控制的“雙重機制”即隨意和反射也說明牙合與頜位是咀嚼運動這一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統一的。隨意可使咀嚼系統習得高度複雜而精細的功能,如言語、表情等;而反射可隨意外情況作出迅速反應以避免傷害性刺激。
2.2ICP、RCP、MCP、MPP的相互關係
下頜的位置,即頜位,從理論上講有無數個,對其所有的位置變化進行研究不但不可能,而且毫無醫學意義。正常生理功能中的頜位值得研究的僅僅是指重複性好的少而又少的幾個,即牙尖交錯位(ICP)、後退接觸位(RCP)、肌肉接觸位(MCP)和下頜姿勢拉(MPP),四者之間的解剖關係甚為微妙和複雜⑵。
ICP是由牙尖交錯牙合(ICO)所決定的,因此又稱為牙位⑶。RCP由韌帶的可退讓性決定又稱為韌帶位,屬於物理性定位。MCP與升頜肌的收縮密切相關而又被稱為肌位(MP)。MPP是下頜及頜周諸肌無主動功能狀態下的下頜位置,因此又稱為息止頜位,它依靠頜周肌的張力和下頜骨的重量而得以維持。
正常情況下由RCP到ICP時存在著自由正中域,即由RCP到ICP時,後牙呈對稱而均勻的接觸,水平向無偏斜或偏斜不超過0.5-1.0L,無單側咬合性接觸,二者之間是以前後向為主的位置關係約1L,此即所謂的“二位”。
ICP、MCP正常情況下是一致的,意即下頜由MPP沿著肌力閉合道閉合至上下牙剛有接觸時,下頜的位置正好就是ICP。而並無個別牙或少數牙的接觸(早接觸),此即所謂:牙位、肌位的協調一致。而MPP是通過正常的肌力閉合道與ICP或MCP發生聯絡的⑷。
正是ICP、RCP、MCP、MPP四者之間的可重複的解剖關係才保證了咀嚼過程中成千上萬次的頜位變化,在舒適行使功能的同時而又不致於導致整個口頜系統的功能或結構的紊亂⑸。因此臨床各科在治療、修復和正畸、手術過程中維持或修正ICP、RCP、MCP、MPP之間的解剖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會導致各種醫源性的口頜系統的功能甚或結構上的紊亂。
3、牙合與四個基本頜位――ICP、RCP、MCP、MPP的臨床意義
3.1牙合的臨床意義
牙合是為人體最為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甚至可以認為它是一種特殊的關節,是顳下頜關節(TMJ)的延續。雖然牙合沒有關節盤、關節囊和韌帶等關節輔助結構,但卻具有關節的運動功能。
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1)個體差異大。
(2)自身修復能力有限。
(3)終身不斷變化。
這提示臨床醫師在治療咬合病時應樹立功能性適應牙合的觀念,無需且不可能將所謂“理想牙合”作為治療的標準。同時還應重視牙合因素對整個口頜系統,特別是對TMJ的影響,也許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次調牙合就能治癒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另外,還要注意肌功能對牙合的影響。在肌功能異常的病例不可盲目的對牙合進行調整,否則在肌功能恢復正常時就會發生新的牙合紊亂而誘發TMD.所有的臨床治療還應注意牙合的穩定性的恢復和維持,這樣才能促進以牙合為歸結點的整個咀嚼系統的健康。
3.2ICP的臨床意義
正常的ICP可以保證上下頜牙尖窩交錯式最緊密、最廣泛的牙合接觸,從而增大了牙合的咀嚼面積利於提高咀嚼效率;同時也有利於牙合力的分散而避免個別牙或少數牙的牙周創傷;另外,由於ICP的存在,縱然有個別牙缺失也不至於使對頜牙完全喪失功能,還可避免鄰牙及對頜牙在短時間內發生傾斜移位和牙合向伸長。這樣就為臨床及時修復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
3.3RCP的臨床意義
當全口牙或多數牙缺失時,由ICO(牙尖交錯牙合)決定的ICP也將隨之難以確定或消失。而由韌帶決定的RCP卻不是如此,仍然可以在全口牙缺失的情況下被準確的獲取,這在全口義齒修復中的作用和意義是不可替代和必須的。如此才使我們為全口牙缺失的患者重建合乎功能和美觀的義齒性咬合成為可能。
3.4MCP的臨床意義
MCP與ICP是否一致直接關係到口頜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正是因為MCP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判定天然牙合或義齒重建牙合可能存在的早接觸、牙合干擾等牙合紊亂,從而準確的去除之。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參照ICO的異常與否來推斷之間的不調之原因是在於牙合的紊亂,還是在於肌功能的異常。
3.5MPP的臨床意義
MPP是由下頜骨本身的重力和升頜肌的牽張反射所決定的。正常的MPP可以使面部表情自然美觀,並可使功能狀態下可能造成的口頜系統內尚無臨床症狀的微小創傷(如關節內)有足夠的休息期進行修復,實際上人類的牙合接觸在24h內左右而己。另外,MPP還是全口義齒修復中確定垂直距離(VD)的重要參考因素。
4、小結
牙合與頜位是牙合學的主體內容,其核心理論觀點是:牙合對下頜運動(即變化中的頜位)有機械性制導作用,同時牙合還可以通過神經肌肉對頜位的變化(即下頜運動)進行反饋性調節。下頜運動通過解剖性因素和生理性因素這兩類控制因素來限定牙合與頜位的邊界條件,並對頜位進行神經反饋性調節。最終使咀嚼系統得以在創傷風險最小、能耗最低效能最高、最為自然舒適的條件下行使功能。
牙合與頜位及與四個基本頜位ICP、RCP、MCP、MPP之間的相互關係是複雜和至關重要的。正是它們之間協調的交替變化貫穿於下頜運動的始終,才使口頜系統得以舒適自然行使功能的同時,而又不至於發生各種紊亂症狀⑹。因此口腔醫學各臨床專科進行治療的目的應是恢復已遭破壞的牙合與頜位及四種基本頜位之間的解剖關係並保持穩定,臨床醫師正確認識牙合與頜位及ICP、RCP、MCP、MPP之解剖生理學內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臨床意義對指導臨床具體實踐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