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性感染。身體疲勞或虛弱,抵抗力下降以及飲食不節是導致感染的主要原因。白血病、克隆氏病、結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易併發肛周膿腫。許多患者發病前生活無規律、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或過量食用海鮮、辛辣食物、肉食等。肛周膿腫的主要症狀是肛門疼痛。這種疼痛是持續性的,與大便無關,通常是先感到肛門周圍出現了一個小硬塊或腫塊,繼而疼痛加劇、紅腫發熱、墜脹不適、坐臥不寧、夜不能眠、大便祕結、排尿不暢等直腸刺激症狀。並隨之出現全身不適、精神疲憊乏力、體溫升高、食慾減退等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危及生命。一般1周左右可形成膿腫,在肛門周圍可摸到柔軟、壓痛、有波動的腫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膿汁。若自行潰破或切開排膿後疼痛會緩解或消失,體溫下降,全身情況好轉。但流膿的傷口卻不易癒合或暫時癒合後又復發流膿,經久不愈,發展成肛瘻。
肛周膿腫和肛瘻是一個病兩個階段,肛瘻是肛周膿腫破潰後的後遺症。瘻管一端通於肛管內肛竇和肛腺的感染灶(稱內口),另一端通至肛門周圍面板(稱外口。因其主要症狀是肛門周圍面板上的瘡口不斷地向外流膿和膿血,就像破房子經常漏水一樣,所以民間把它稱為“漏”。
疾病防治
預防是治療肛周膿腫的最佳策略,要多注意平時的生活細節,高度警惕肛周膿腫:
1、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增進血液迴圈,加強區域性的抗病能力;
2、保持肛門清潔,勤換內褲,便後清潔肛門;
3、積極防治其他肛門疾病,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肛周膿腫和肛瘻發生;
4、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以肛周膿腫為臨床表現的其他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腸結核等;
5、避免久坐;
6、防治便祕和腹瀉;
7、一旦發生肛周膿腫、肛瘻,應早治,以防其發展、惡化。
肛周膿腫會繼發為肛瘻,多年未治或誤治有癌變可能,而且肛周膿腫不同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一旦發生,不能自愈,保守治療僅能緩解症狀,因此必須要靠手術治療,否則肛周膿腫的危害很大。若肛周膿腫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則感染灶很可能向周圍間隙轉移,形成範圍較大的膿腫,膿液可從皮下發展到坐骨直腸窩,從患側經組織間隙發展到對側,又可經內外括約肌之間進入肛門內,向上穿破提肛肌進入盆腔形成腹膜炎,或向鄰近組織器官如直腸、膀胱、陰道、尿道等侵蝕,形成多種型別的複雜性肛瘻。
肛周膿腫及時治療,第一,可減輕痛苦;第二,可防止向周圍發展而形成複雜性肛瘻;第三,可防止肛門括約肌受損,影響肛門功能;第四,可防止感染向全身擴散引起敗血症、毒血癥、膿毒血癥而危及生命。
肛周膿腫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為飲食不當可導致大便乾燥,乾硬的糞便排出時,可以撕破肛瓣和擦傷肛門面板、黏膜,細菌容易從傷口進入肛周組織引起感染形成膿腫,所以平時要多吃含纖維多的食物,如紅薯、芹菜、茄子、香蕉、玉米等。用飲食調整的方法防止便祕,保持大便通暢,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肛腸疾病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靜坐30分鐘,起壓迫止血作用,以防術口滲血;
2、術後多飲水,以利小便儘早排出,預防尿瀦留髮生;
3、術後3日內小便呈藍色,為藥物所致,無不良後果,可自行消失;術後3天內應進低渣飲食,此後應進高纖維素飲食並適當活動,以促進腸蠕動;
4、部分肛腸疾病術後應口服消炎藥1周或靜脈注射抗生素3-5天;
5、每次便後溫鹽水坐浴、術口換藥;
6、術口未愈前避免進行性生活及騎自行車;
7、術後7-12天為恢復期,應避免便祕、腹瀉及增加腹壓的活動;
8、術口平均癒合時間為21天;
9、定期複查 (痊癒前3-5天覆查1次;痊癒後每季度複查1次)
肛腸疾病康復期飲食要點
1、合理進補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某些滋補品如人蔘、白木耳、薏苡仁、紅棗等有直接或間接的滋補與強身的效功;
2、在烹調時,用油量可與正常人相似,不宜增加。同時要注意菜餚色、香、味的調配,多采用蒸、煮、燉等烹飪方法,儘量少吃油炸煎的食物;
3、多食用天然與野生食物,少用人工合成與精加工的食品;
4、飲食要科學,不偏食、不忌食、葷素搭配、精細混食,每天食物品種越多越能獲得各種營養素。
5、要排除毒素,不吃酸漬(不包括糖醋味)、黴帶、煙燻、色素、香精、烈性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