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 (簡稱先心病 )是一種常見病 ,多發病 ,大約 0. 8%的新生兒出生時患有先心病。在我國 ,每年約有 15萬新生兒患有形態不同的先心病。先心病早期沒有任何不適 ,家長不易發現 ,因此必須對新生兒和兒童進行心臟檢查 ,如有異常 ,應到醫院做超聲心動圖檢查 ,必要時做心導管檢查。如果孩子從未進行過心臟檢查 ,又有餵食困難 ,體重不增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比同齡兒長得慢 ,運動量小 ,容易感冒 ,或有胸悶、心慌、嘴脣發紫及左胸異常隆起等情況 ,即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應儘早到醫院心內科檢查。
先心病是心臟血管結構及功能出現異常 ,人們通常認為只有手術方能治療 ,但是手術風險大 ,又留有傷疤 ,因此多有顧慮 ,影響了患兒及家長求治的積極性。實際上 ,有很大一部分先心病 (如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靜脈瘻、冠狀動脈瘻、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 ),都可以通過介入治療得到治癒或緩解。但由於公眾對這項技術不夠了解 , 20年來僅有 4000餘位患兒得到介入治療 ,同總病人數極不相稱。還有一些先心病在外科治療術前先做介入治療 ,可以緩解症狀並創造手術條件。另一些先心病術後有殘餘瘻或併發狹窄 ,或已失去手術治療時機 ,為了緩解其症狀也可以進行介入治療。
先心病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對出生後即發生心衰的可以馬上行心導管檢查 ,必要時應立即行介入治療。對出生後無症狀的患兒 ,如肺動脈瓣狹窄、動脈導管未閉 ,可以在半歲左右行介入治療。對房間隔缺損 ,可以在兩歲後行介入治療。對室間隔缺損 ,可以在 3~ 6歲行介入治療。家長萬萬不能把4歲前可以治癒的病拖到孩子成年 ,以至喪失治療時機。
先心病的介入治療過程簡單 ,多利用導管經下肢的股動脈送入心臟病變處進行擴張或封堵。介入治療損傷小 ,術後一天即可隨意活動 ,術後兩天即可出院。對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成功率在95%以上。先心病的介入治療遠期療效好 ,對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效果與手術相同 ,而併發症更少 ,完全可以代替手術。總之 ,介入治療是先心病人目前可以得到的一種最佳治療途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