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住院醫師 張國山

  1、氣候特徵及對人體的影響

  秋季,即8月、9月和10月,指從節氣到立冬之間,是由炎熱夏季到寒冷冬季的過渡季節。

  秋季,太陽高度角漸低,溫度漸降;白天逐漸變短,黑夜逐漸變長,晝夜溫差逐漸增大;秋風送爽、雨水較少,氣候乾燥。初秋(立秋、處暑),盛夏餘熱尚存,秋陽肆虐,溼熱較甚;白露後雨水減少,氣候乾燥,晝熱夜涼;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南方寒露風、霜凍及低溫冷害。若機體不適應秋季氣候的變化,疾病將紛至沓來,乘虛而入。

  經夏季過多的發洩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秋氣應肺,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便祕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2、易患疾病

  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鼻竅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面板病(如:面板瘙癢症),情志病(如:抑鬱症),氣血失調疾病(如: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慢性胃炎和關節炎等慢性疾病。

  3、治療方法

  節氣療法: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施治方式:隔藥餅特色灸法(根據具體病種與個人體質而擬定)、普通灸法等。

  施治時間:節氣當日,連續三次。

  4、養生指導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以晚9~10 點入睡、早晨5~6 點起床為宜;“滋肺陰、斂肺氣”,宜收不宜散。防涼、防燥、御乏;秋宜溫,進補以“清”補為主、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