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吵(crying)是嬰兒表達要求、感受或痛苦的方式。臨床上嬰兒常因哭吵就診。引起嬰兒哭吵的原因很多,一般分為非疾病性哭吵和疾病性哭吵兩類。
原因鑑別
(一)非疾病性哭吵
1、原因
(1)飢餓,排便,排尿。
(2)過冷,過熱,體位不適。
(3)區域性刺激,如蚊蟲叮咬及其他外界的刺激。
(4)要抱,要哄,生活習慣改變等。
2、特點 哭聲洪亮有力,無發熱及其他伴隨症狀,當其需求獲得滿足或不良環境得到改善時不再哭吵。
(二)疾病性哭吵
1、呼吸系統疾病 可有發熱,咳嗽,流涕,聲嘶,呼吸困難,是否有無異物吸入史。
2、消化系統疾病 飲食情況,有無嘔吐、腹瀉,腹脹,腹部包塊,嵌頓性疝,當出現間歇性陣發性哭吵,特別注意腸套疊,腸扭轉的發生。
3、泌尿系統疾病 是否有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繫結石等。
4、顱內疾病 可有陣發性尖叫,噴射性嘔吐,注意是否發生腦膜炎或顱內出血等。
5、營養性疾病 佝僂病,貧血等。
6、其他 如皮炎,肢體的損傷等。
臨床經驗
1、詢問、觀察患兒哭吵的時間,哭吵的性質,哭吵與體位的關係,哭吵時的伴隨症狀等。
2、對患兒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包括測量體溫、呼吸、脈搏,全身體表、頭頸、咽部心肺、腹部、四肢的檢查。
3、考慮為非疾病性哭吵的某種原因,給予相應的安撫措施,觀察哭吵是否可以得到緩解,並注意有無其他異常情況出現。
4、不排除某種疾病導致的哭吵,給予相應的輔助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化驗,X線、超聲等檢查等。明確診斷,予以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