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七情即指“喜、怒、憂、懼、愛、憎、欲”,其中“憂”即“憂愁”、“憂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抑鬱”,它是人類情感活動的形式之一,常表現為情緒的低落、興趣的減退,自責厭世,無愉快感等。抑鬱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甚至有人將抑鬱比喻為人類精神活動中的“感冒”,由此可見其存在之廣泛。同樣是“抑鬱”,其診治是否也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抑鬱”的世界,看看那不一樣的“抑鬱”吧。
小王,女,18歲,天生麗質美貌,活潑可愛,學習成績優秀,為了迎接高考,經常複習到很晚才回家。一天深夜,在回家的路上她遭遇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幕,他被2名男子強暴了,從此,她整天悶悶不樂,以淚洗面,不吃飯不喝水,目光呆滯,反應遲鈍,經常通宵不眠,不能正常學習,悲觀厭世……她患上了“抑鬱症”,我們將這種由於外界強烈精神刺激因素導致的抑鬱稱為“心因性抑鬱症”,也稱為“外源性抑鬱症”。對這一類抑鬱症的治療,社會心理支援非常重要,抗抑鬱藥的使用也很必要,同時早期加強監護以防意外。
老王,男,56歲,某機關領導,性格開朗豪爽,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由於不關注自己的身體,菸酒不離身,經常通宵達旦“修長城”,直到有一天深夜,在麻將桌旁他突然中風倒下,不醒人事,經積極搶救總算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偏癱,一側肢體不能活動,生活質量大不如前,為此老王鬱鬱寡歡,唉聲嘆氣,反應遲鈍,有時煩躁不安,易發脾氣,以前的興趣愛好也沒有了,覺得自己連累了家人,自責不已暗自流淚……對老王的這種狀態我們診斷為“腦卒中後抑鬱”,這類抑鬱是源自於軀體疾病的因素,我們稱之為“軀體因性抑鬱”,也稱“繼發性抑鬱”,它還包括一些藥物(如降壓藥、抗精神病藥物等)引起的心情抑鬱。對這種型別抑鬱的處置原則是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當然包括減少或停止使用引起抑鬱的藥物)的基礎上,抗抑鬱治療與心理治療、社會支援、軀體功能的康復等“多管齊下,齊頭並近”。
小張,女,28歲,無明顯原因漸起沉默少語、愁眉苦臉、自大腦反應遲緩、記憶力下降、難以入睡、睡後很容易早醒、常感到全身疲乏無力,不願上班,以前的愛好如大籃球、看電影等都不感興趣了,茶飯不香日見消瘦,總訴度日如年活著很累,幾次服下大量安眠藥尋死,根據這些表現,我們診斷其為抑鬱症,這種抑鬱常無原因可查,且伴有早醒、食慾差、體重減輕、抑鬱情緒晝輕夜重等生物學特徵,我們稱之為“內源性抑鬱症”。針對這類抑鬱症病人,處理原則是:積極地抗抑鬱治療,採取必要的保護性約束措施,重者可考慮電休克治療,抑鬱程度減輕後,應加強認知治療等心理治療。
劉某,女,23歲,她抑鬱發作的表現和前面患者小張大致相似,情緒低沉,興趣減退,自責自殺等,但她和小張相比又有其特點,如抑鬱發作前常出現短暫興奮話多,吹牛,自我感覺良好,情緒高漲等“躁狂”表現,或在服抗抑鬱藥治療過程中出現“躁狂”現象,對這類抑鬱障礙,我們稱之為“雙相抑鬱障礙”,其處理原則是以心境穩定劑為主,如鋰鹽、丙戊酸鹽、拉莫三嗪等,在此基礎上視抑鬱程度,或輔以抗抑鬱劑,在使用抗抑鬱藥時要特別注意抑鬱轉化為躁狂的可能。
另外,我們還會遇到以下一些形形色色的“抑鬱症”,如某孕婦生下寶寶後,作了媽媽了本應該高興的,可她就是開心不起來,哭泣、自責、煩惱、對自己的寶寶毫無親情感可言,我們稱之為“產後抑鬱”,其治療與“內源性抑鬱症” 基本相同,加強心理治療,指導產婦心理調整至關重要;如某精神分裂症病人經治療後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完全消失,卻“繁衍”出情緒低落,自責想死等抑鬱表現,這種情況我們稱為“精神分裂症後抑鬱”,處理措施是在服抗精神病藥物的基礎上,積極地進行心理治療,加強社會支援治療,必要時適當輔以小劑量抗抑鬱藥;再如某些患者常常表現出軀體感覺症狀(頭痛頭暈、頸項痠痛、心悸、腹部飽脹、四肢麻木),病人常否認有心情抑鬱,服用抗抑鬱劑治療卻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好療效,對這種抑鬱情緒不明顯,軀體感覺症狀突出,從而使抑鬱情緒完全被遮蓋,這種特殊形式的抑鬱症,我們稱之為“隱匿性抑鬱症”,也叫“無抑鬱的抑鬱症”。
通過以上這些形形色色的抑鬱症,我們可以看出,識別抑鬱的原因,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是多麼地重要。真是:一樣的“抑鬱”,不一樣的診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