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彭旭

  病毒性腦炎(viral encephalitis)和病毒性腦膜炎(virus meningitis)均是指多種病毒引起的顱內急性炎症。由於病原體致病性能和宿主反應過程的差異,形成不同型別疾病。若炎症過程主要在腦膜,臨床重點表現為病毒性腦膜炎。主要累及大腦實質時,則以病毒性腦炎為臨床特徵。

  一、臨床表現

  1、病毒性腦膜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驅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噁心、嘔吐、軟弱、嗜睡。年長兒會訴頭痛,嬰兒則煩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嚴重意識障礙和驚厥。可有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徵。但無侷限性神經系統體徵。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腦炎  起病急,但其臨床表現因主要病理改變在腦實質的部位、範圍和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腦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數患兒在瀰漫性大腦病變基礎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反覆驚厥發作、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和顱壓增高症狀。驚厥大多呈全部性,但也可有局灶性發作,嚴重者呈驚厥持續狀態。患兒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質狀態等不同程度意識改變。若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或瞳孔不等大,要考慮顱內高壓併發腦疝可能性。部分患兒尚伴偏癱或肢體癱瘓表現。

  (2)有的患兒病變主要累及額葉皮質運動區,臨床則以反覆驚厥發作為主要表現,伴或不伴發熱。多數為全部性或局灶性強直-陣攣或陣攣性發作,少數表現為肌陣攣或強直性發作。皆可出現癇性發作持續狀態。

  (3)若腦部病變主要累及額葉底部、顳葉邊緣系統,患者則主要表現為精神情緒異常,如躁狂、幻覺、失語以及定向力、計算力與記憶力障礙等。伴發熱或無熱。多種病毒可引起此類表現,但由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者最嚴重,該病毒腦炎的神經細胞內易見含病毒抗原顆粒的包涵體,有時被稱為急性包涵體腦炎,常合併驚厥與昏迷,病死率高。

  二、診斷

  實驗室檢查:

  1、周圍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2、腰椎穿刺是必須檢查手段:腦脊液檢查  外觀無色透明,壓力正常或稍高,白細胞輕至中度升高,一般在(25~250)×106/L。發病後48h內中性多核白細胞為主,但迅速轉為單核細胞佔優勢。蛋白輕度增加,糖正常,氯化物偶可降低。塗片和培養無細菌發現。

  3、病毒學檢查  部分患者腦脊液病毒培養及特異性抗體測試陽性。恢復期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如果病毒DNA陽性則可以確診。

  其他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  腦部CT或MRI一般無異常。嚴重的病例MRI可見顳葉內側、海馬等高訊號病灶。

  2、腦電圖  以瀰漫性或侷限性異常慢波背景活動為特徵,少數伴有棘波、棘慢綜合波。慢波背景活動只能提示異常腦功能,不能證實病毒感染性質。某些患者腦電圖也可正常。

  三、治療

  本病缺乏特異性治療。但由於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確的支援與對症治療,是保證病情順利恢復、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的關鍵。

  主要治療原則包括:

  1、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與合理營養供給。對營養狀況不良者給予靜脈營養劑或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2、控制腦水腫和顱內高壓。

  3、控制驚厥發作及嚴重精神行為異常。嚴重影響患者通氣功能需要到神經重症監護室監測治療。

  4、抗病毒藥物 。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每次5~10mg/kg,每8小時1次。或其衍生物更昔洛韋(丙氧鳥苷),每次5mg/kg,每12小時1次。兩種藥物均需連用10~14天,靜脈滴注給藥。主要對單純皰疹病毒作用最強,對其他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腦膜炎由柯薩奇或埃可病毒所致者,一般採用激素地塞米松(氟美鬆)靜脈滴注以控制炎性反應,成人劑量為15mg/d,兒童酌減。早期適量應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脫水劑可減輕腦水腫症狀。當考慮尚難排除單純皰疹病毒或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者,應及時應用抗病毒製劑。對發生呼吸困難,吞嚥障礙及抽搐的患者應對症採用呼吸機,鼻飼飲食及藥物處理。

  四、預後

  因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者,一般病程比較良性,預後較好;單純皰疹病毒所致者,特別是合併出血患者若未及時採用藥物治療則預後較差。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