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是由於子宮基底層侵入子宮基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臨床表現為進行性痛經、月經過多、不孕和子宮增大。宮腺肌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可能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高雌激素血癥、病毒感染等。子宮腺肌病的發病率高達13.4%,其導致的痛經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該病的診斷以往主要根據臨床症狀、體徵,實驗室指標(血清CA125水平)、超聲檢查等。
子宮腺肌病為良性腫瘤,具有增殖、侵襲性生長的特性,子宮腺肌病與腫瘤一樣,其生存與發展依賴於血管生成。其中新生血管的大量生成,除給異位內膜提供營養物質並排出代謝產物外,還提供浸潤轉移通道。新生的血管內皮細胞還能釋放大量的促血管形成因子,促使更多的血管形成,以致形成惡性迴圈,為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提供條件,進一步侵襲、發展,病灶不斷擴大,從而促進疾病的發生、發展。
目前臨床上子宮腺肌病主要是手術和藥物治療。手術是傳統治療子宮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子宮切除術、單純病灶切除、子宮內膜切除術等。子宮切除術可較徹底地治療該病,且併發症較少,但通常適用於無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對有生育要求的年輕婦女則不採用該法;單純病灶切除存在較大困難,且不易將病灶清除徹底,術後易復發。目前子宮內膜切除術對錶淺的病灶有效,對浸潤深度>2mm的病灶該法並不能有效控制出血。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a)、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口服避孕藥、孕激素等。
GnRHa可以明顯減少子宮腺肌病的活動期,但並不能根治該病,易復發,價格昂貴,且其不良反應限制了其長期應用,相關研究發現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病,取得了較好效果,但該法只能短期有效,一旦療程結束便很快復發。可見藥物治療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往往效果不佳,且較易復發,還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不良反應,如導致患者內分泌失調,提早出現更年期綜合徵或骨質疏鬆等症狀。子宮動脈栓塞是近年來國內外新興的一種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方法,該方法現已成熟且得到廣泛推廣。已證實較藥物治療顯著提高了療效,避免了藥物不良反應,也避免了創傷較大的手術,克服了切除子宮導致的喪失生育能力和心理負擔。
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基底層與肌層之間沒有粘膜下層,肌層具有防禦內膜侵入的能力,在炎症、高雌激素等因素的刺激下,肌層的防禦能力受到破壞,子宮內膜基底層直接向肌層侵潤;由於分娩、人流等創傷造成子宮肌層的微小損傷,使子宮基底層的內膜沿著微小的損傷部位侵入子宮肌層;異位的子宮內膜具有合成雌激素的功能,使區域性雌激素水平增高,進一步促進異位內膜的生長,使正常的子宮肌層肥大。異位的子宮內膜全部位於子宮肌層,均由子宮動脈供血,這為介入治療提供了血管解剖學基礎;異位內膜多處於增生期,對缺血缺氧敏感,這為介入治療提供了病理學基礎;異位內膜內的血流較正常的子宮肌層豐富,這為介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評估提供了影像學依據。
異位內膜的血供只來源於子宮動脈且缺乏血管交通支,採用微小顆粒栓塞物質栓塞子宮動脈主幹及末梢血管後出現完全去血管化,使病灶組織缺血變性、壞死,吸收、萎縮,臨床症狀得到改善,保留子宮,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腺肌病具有激素依賴性,栓塞阻斷病灶血液供應,從而阻止激素經血液進入病灶結構內形成低的雌激素水平,造成類似絕經的微環境,使病灶進一步萎縮,達到治療子宮腺肌病的目的。
子宮動脈栓塞術的優點:
1、可以避免開腹手術、輸血,可以保留子宮的完整性;
2、保留子宮和卵巢的生理功能,提高子宮腺肌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3、在一次性治療不徹底或病變復發時,可經同樣的途徑多次進行治療;
4、如果栓塞術療效不佳,仍可採用其它方法治療;
5、療效好、見效快,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特別對症狀性子宮腺肌病效果顯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