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任醫師 鄒國軍

  1、臨床資料收集

  1.1一般資料

  60例均為2011年2月-2012年10月湖南嶽陽市中醫醫院住院和門診UC患者,採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2組。單盲法觀察。治療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21~62歲,平均(34.72±10.22)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2年,平均(5.3±4.25)年。對照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8~66歲;病程最短10個月,最長11年,平均(5.26±3.78)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參照1993年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及1978年中華醫學會杭州全國消化系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

  1.3納入標準

①經結腸鏡及病理活檢確診;

②臨床型別屬於慢性復發型UC活動期患者;

③腹瀉每日6次以下,腹痛、黏液便、膿血便、裡急後重、腹脹、腸鳴,無明顯發熱及水、電解質紊亂者;

④中醫辨證屬大腸溼熱型;

⑤年齡18~68歲;

⑥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8歲以下或68歲以上者,妊娠或乳期婦女;

②重型潰瘍性結腸炎或伴中度以上發熱及水、電解質紊亂者;

③合併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④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

  2、方法

  2.1實驗藥物製備:

  取黃連120g,黃芪240g,大黃60g,赤芍120g,肉桂120g經搗爛後加黃丹煎熬凝結成藥肉,再用竹籤將藥肉攤在敷貼片上而成。由岳陽市中醫院藥劑科負責監製。

  以上2組治療期間停用一切與本病有關的中西藥物,注意休息,調暢情志,低纖維高營養飲食,忌菸酒、辛辣、生冷食物。

  2.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選足三裡、神闕、脾俞為第1組穴位,中脘、天樞、大腸俞為第2組穴位,每次1組,兩組穴位交替使用,以腸愈膏貼於穴位,每日1次,貼敷6小時後揭去,30日為一療程。

2.2對照組: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每日3次,第1周從0.5g每次遞增0.25g至2g,第2周每次2g,第3周每次遞減0.25g至1g,連續30日為一療程。

  2.3觀察指標

  2.3.1中醫臨床症狀

主症:

①久瀉不愈,大便夾膿帶血或為黏液便;

②裡急後重;

③腹痛;

④舌紅,舌苔黃膩,脈滑數。

次症:

①肛門灼熱,大便穢臭;

②腹脹腸鳴;

③身熱;

④小便短赤。

將症狀分別於治療前與治療後進行評分,主症按無症狀、輕、中、重分別計0、2、4、6分,次症按無症狀、輕、中、重分別計0、1、2、3、4分。

  2.3.2電子結腸鏡

  治療前後各檢查1次,根據改進的Baron內鏡下UC活動度分級標準來記錄:0級為結腸黏膜無充血、水腫、糜爛、潰瘍;Ⅰ級為輕度充血、水腫,無或輕度糜爛,潰瘍無或散在分佈,數量少於3個;Ⅱ級為中度充血、水腫,中度糜爛或伴出血,潰瘍散在分佈大於等於3個,;Ⅲ級為重度充血、水腫,重度糜爛,觸之明顯出血,潰瘍分佈多,表面佈滿膿苔,根據其程度不同,分別計0、1、2、3分。

  2.3.3病理檢查

  治療前後各檢查1次,參照分級法記錄:0級為無明顯炎症,無隱窩膿腫或粘膜上皮的破壞;Ⅰ級為輕度炎症,有充血水腫;Ⅱ級為中度炎症,有充血水腫,血管紋理紊亂,炎性細胞增多,但粘膜上皮完整;Ⅲ級為重度炎症,急慢性炎性細胞明顯浸潤,有膿腫隱窩及粘膜表層潰瘍形成。按其嚴重程度Ⅰ級、Ⅱ級、Ⅲ級分別計0、1、2、3分。

  2.3.4安全性指標

  治療前後定期檢查血、尿、便常規檢查,肝、腎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