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直腸和結腸黏膜下層的非特異性炎症病變為主的腸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也可侵及全部結腸和末端迴腸。臨床表現以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或裡急後重為主;部分病例有發熱、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症狀。少數伴有腸道外疾病如關節炎、脊柱炎、結節性紅斑、心肌病變、口腔潰瘍、虹膜睫狀體炎等。
新近腸外表現的研究集中在良性顱內壓增高和心血管病變,包括大動脈炎和心內膜炎等。慢性結腸炎屬中醫學上的痢疾,洩瀉,腸風,髒毒等範疇,並認為本病多屬於素體脾虛,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內傷等因素所致。本病位在大腸但與脾,肝,腎三髒關係密切,病初多為溼熱內蘊,病久及腎,出現肝腎兩虛,多為寒熱錯雜,虛實相間,本虛標實證。
口服中藥治本與“腸炎清灌腸劑”灌腸區域性給藥的新療法,提高了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癒率,延緩了復發,取得良好的療效,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腸炎清灌腸劑”具有健脾利溼,清熱解毒,解痙止疼,清腸止血之功,能使腸道細胞免受病菌損傷,阻斷其它炎症反應,能迅速減輕結腸慢性炎症的臨床症狀,加速腸粘膜的修復,恢復並維護粘膜屏障生理功能。
“腸炎清灌腸劑”到達結腸病變處,通過門靜脈系統,下腔靜脈系統及直腸淋巴系統的吸收,從而很快的提高病變部位藥物的濃度和血藥的濃度,改善區域性血運,保護腸道的潰瘍面,很快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潰瘍的癒合,並可避免或減少消化液和消化酶對藥物作用的影響和破壞,有利於藥物作用的發揮。
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較顯著的療效,顯示了廣闊的前景。辨證論治,中醫分型治本,提高集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中藥保留灌腸治標,驅邪以達到標本兼治,從而促進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癒,提高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